-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思考’智能
「創造思考」智能
陳文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摘要:「創造」是原始性的、自主性的自我表現。絕大部份的「創造事件」未必有實用的價值、也未必被接受、或獲得良好的報酬,但是「創造」卻是個人存在最佳的註腳,也是文化向前展拓的小步。創造能力的提昇是教育主要的目標之一;它使個人獲得自信,也使社會文化獲得增進。
一、引言
「創造」是一種心智活動的過程。
因為日常生活裡處處需要它,故它也是一種生活的能力;
我們出門在外,遇到下雨會想到拿傘、遇到塞車會考慮改道、遇到重要的事情發生會想辦法把原先的工作計畫另作安排……。沒有人會運用一套死板板的公式來處理生活,主要的是我們知道這樣做是行不通的。生活中的每一個活動在發展時都充滿了各種分歧變化的機會和發生意料之外事件的可能,這些都需要去做出抉擇和應變。在從事這些活動中,都含有「創造性」的思考成份。
既然人的「創造能力」在生活中是不斷地出現,而且應用來解決遭遇的問題,表示它是一種基本的、重要的,但也是眾人都具有的「能力」。可是, 另外一方面人們又大力歌頌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發明家、科學家,似乎這些人物「天賦異稟」,只有他們有創造力!或另一方面讚嘆太空船、雷射光、電腦的科技或科學發明,似乎只有這些炫目的成果才是「創造」?似乎沒有人覺得應該提一提有人「用一張乾淨的紙當成盤子來放水果」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有人「把乾淨的垃圾袋剪開當成雨衣」也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
我們得靜下心來分析,這些大大小小的「創造事件」是不是由於它新奇程度的大小不同呢?是「異質性」的不同?還是「量」(規模大小)的不同?
它被肯定成一件創造事件是不是因為它對人的影響大小的不同?或是評價上的不同?
「偉大的創造」會不會是一系列「小小創造」的組織結構而成的?若是如此,研究「如何組織結構眾多的小創造,成為一件偉大的創造」這種「組構的能力」似乎又比創造力本身更為重要?
設計留聲機、設計電燈泡、把垃圾袋當雨衣、把紙當盤子,其實都含有「創造」的成份,究竟何者比較重大?比較重要?比較值得一提呢?
或是我們要用什麼標準來區分何者「是」,何者「不是」創造事件?
站在教育的立場,我們比較關心的或是想去探究的是:
這些創造能力的「表現」是怎麼出現的?在什麼情境下、什麼條件下出現的?能不能經由「學習」提昇這些「表現」的頻率和品質呢?
假如能經由「學習」提昇這種能力,那麼教師要怎樣去「教學」才能使這項「學習」比較能輕易的大量的獲得呢?
二、認識「創造能力」
「能力」由其「表現」來辨識。
我們要知道某人擁有某一項「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假設上的;即是認定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在行為上會呈現出某些特徵、或是做出來的事情會發揮某些功能、或做出某些結果來。意思是「能力」都是由他對外的「表現」(成品)來確認的。
「創造」是一種心智運作活動,當它未發生前毫無預警,發生後即感到欣喜莫名,而發生的過程又攸忽而過。所以當事人很難去分析、也很少人於事情發生後會再去分析它是怎麼發生的。不過,去瞭解「創造事件」發生的原因、情境等等,對於想知道如何去培養這種「能力」的人,將會有很大的助益。
有很多研究「創造能力」的人,是由創造事件中的「表現」(成品)、或「創造思考活動的心理」、「創造者的行為特徵」、或「整個創造過程」去分析和解讀發生的原因和方法:
1.由「表現」(成品)所呈現的特質去辨識「創造」
這一類的研究就像醫生診病、商人挑貨色一樣;看到一件「作品」、一個「回答」,依據它的「表現」來批判;我們說某人有「創造能力」,就是藉由看看某人平時做事是不是善於出主意(流暢性)、所出的主意是不是很新奇與眾不同(獨特性)、主意是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原創性)、考慮事情時總能細緻又周到或見人所未見地(精密性)、遇到困難時思路很流利總是能三兩下子就想出應變的方法(變通性)、遇到阻礙即能調整方法使事情得以順利進行(持續性)等等的的「表現」。
於是這些特徵的形容詞就成為鑑別創造能力的「表徵」,或進一步(倒過來)用這些表徵來定義「某一表現」是不是具有創造的成份。
Guilford(1950)首次提到以每天生活的人們為對象,探討日常活動裡的創意事件。設計一種「不尋常的應用」紙筆測驗(The Unusual Uses Test)測試人們「創造的能力」。沿續此一思路,許多「發散思考測驗」、「創造思考測驗」…被設計出來。
Torrance(1974)將創造思考依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原創性(originality)、及精巧性(elaboration)等向度來評測,設計TTCT測驗(Torre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例如看一張圖,說出可能想像到的問題。例如看一個成品,說出可以改進的想法。例如看過一個物品說出各種非凡的用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