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研究的开山之作及有关摘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簡帛研究的開山之作 ——讀《流沙墜簡》並論王國維先生簡帛文書研究的貢獻 何立民 復旦大學古籍所 由王國維、羅振玉兩位先生編著的《流沙墜簡》,自出版至今已近一個世紀了。作為經典名著,該書的出版具有劃時代意義,它在二十世紀歷史學、簡帛學、考古學、制度史、經濟史等多個領域研究中,均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流沙墜簡》的問世,不僅是中國傳統學術現代轉型的經典著作,還是中國二十世紀重要學術方法——“二重證據法”的代表作,更是開創了國際顯學之一——中國“簡帛學”研究的新局面。這本著作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人,指引著簡帛學研究向正確方向前行。21世紀的今天,地不愛寶,簡帛文獻大量出土,重獲新生,隨著隸定考釋工作的有序进行、各學科參與研究的全面展開,認真梳理近百年來簡帛整理與研究的得失,從方法論角度予以概括總結,為未來簡帛研究指明方向,是當下非常重要的任務。而從新的視角重讀經典名著,從前輩著作中吸取營養、借鑒思路、總結方法,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下面,我們以重讀《流沙墜簡》為起點,開始簡帛學的總結與探索之旅。 《流沙墜簡》撰寫於1913年末,1914年5月1日寫定并付石印,由日本京都東山書社出版發行。1934年,經修訂後再版。1993年,中華書局據1934年版本重新影印出版。另外,2009年,由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編纂、浙江教育與廣東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的《王國維全集》一書。該書第四卷收錄《流沙墜簡》一書,由方詩銘先生負責點校,這是該書的第一個點校整理本。不過,此整理本僅過錄、整理王氏完成部分,且體例多有調整——將圖版置各卷之後、附錄《流沙墜簡考釋補正》等有關文獻。需要說明的是:在王國維《觀堂集林》中,卷十七(史林九)除《唐李慈藝授勳告身跋》外,其他二十篇文章皆由《流沙墜簡》書中改定輯出。包括《流沙墜簡》之《序》與《後序》在內,《觀堂集林·史林九》共選錄《流沙墜簡》“簿書類”考釋12篇,“烽燧類”考釋、“流沙墜簡補遺”各2篇,“廩給類”、“附錄”之“李柏文書考釋”各1篇。與《流沙墜簡》原文相比,我們發現《觀堂集林·史林九》改寫70餘處,其中,《流沙墜簡序》改寫近四十處,據《流沙墜簡·跋》、《流沙墜簡·表·跋》二文,《流沙墜簡後序》則幾近重寫。《觀堂集林》改定之處,包括修改文辭、增加證據、更換引文、修正觀點、調整結構等多個方面,從中可看到王氏簡帛文書研究的思維更新與學術進步之處。 關於《流沙墜簡》的價值及王氏簡牘文書研究的貢獻,前輩時賢亦有評價。較為典型的有簡修煒《王國維漢簡研究述論》、羅琨《羅振玉、王國維與流沙墜簡》、沈頌金《王國維的漢晉木簡研究》等文章。其中,羅琨之文,包括背景回顧、《流沙墜簡》之評述、《流沙墜簡》之缺陷、研究方法等四部分。第二部分中,羅琨按照王、羅不同分工,分別予以評述;作為“全書精華所在”的《屯戍叢殘考釋》,則分別從漢長城遺址、長城沿線之軍事設施與官制、玉門關方位與海頭古城考釋、道路交通、烽燧與戍役制度等多個方面,闡發王氏的成就與貢獻。關於研究方法部分,羅琨認為,《流沙墜簡》正是採用分類法、古佚文整理法及“二重證據法”,才取得如此成就。沈文結構與羅文近似,但沈文著力論述了王氏簡牘研究與二重證據法形成的關係,並指出,“將簡牘研究與考古學結合,代表了王國維漢晉木簡研究的方向”。另外,徐蘋芳、張榮芳、史念海、鄭有國等先生論著中,也多有論述。 下面,我們以1934年修訂本《流沙墜簡》為基礎,結合《觀堂集林》有關篇章,從《流沙墜簡》的主要內容、王氏簡帛文書研究的成就與不足、王氏研究重要影響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流沙墜簡》的主要內容 《流沙墜簡》所考釋之簡帛文獻,主要出土於甘肅敦煌長城烽燧遺址及新疆羅布淖爾(泊)、尼雅古城遺址等地,現藏英國大英圖書館。這批簡牘材料,包括漢晉時期木、帛、紙三種質地的漢語文本,由英籍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第二次中亞考察時獲得,並經法國漢學家沙畹整理考釋,以《斯坦因中亞所獲中國古簡與古文書》之名出版。沙氏著作出版前,曾將手校本郵寄羅氏,王、羅二人通過羅氏三子福萇之翻譯,潛心研讀。二人感覺沙氏考釋尚有諸多不足,因此,選錄其中585件,重新加以分類編校與考釋研究。另外,該書《附錄》部分又考釋日本大穀探險隊橘瑞超所獲李柏文書4紙。由此,《流沙墜簡》共收錄簡帛紙質文獻589件。該書自覺實踐了王氏提倡、陳寅恪先生總結的“二重證據法”,是中國“簡帛學”研究的奠基與開山之作。 該書共三冊:羅、王二《序》,圖版(選擇迻錄并重新編排沙氏原書中之圖片)為第一冊;《小學、術數、方技書考釋》、《屯戍叢殘考釋》為第二冊;《簡牘遺文考釋》、王氏《跋》、《流沙墜簡補遺考釋》及《附錄》之李柏文書考釋、“烽燧圖表”為第三冊。 其中,“圖版”與“考釋”部分,是整部著作的重點。與沙氏按照出土地點編排、考釋簡牘不同,王、羅二人則按照簡牘的內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