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冰心:巴金这个人》详案
2.冰心:巴金这个人……
吴泰昌
教学目标:1.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冰心、巴金的形象特点;
??.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情,深入体会纯真友情;?
.激发学生发现身边可贵的友情,珍惜真诚的友谊。
重难点:1.分析文章中记叙的小事,了解冰心、巴金的崇高品格;
?????2.学习本文如何通过冰心的角度巴金,学习选择写作角度
?????????
教学环节:
【自习预习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相关知识
走近作者
吴泰昌,《文艺报》前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本文是作者为巴金百年寿辰而写的暖寿的文章。
吴泰昌是文坛的有心人,多年来,他随身总是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小笔记本,一是一架口袋型的自动相机。在种种文友之间相互拜访与聚会中,种种文坛盛事或笔会里,他会随时举起相机“咔嚓”一下,或者掏出小本子把一些谈话及细节飞速地记录下来。吴泰昌是站在明天的角度来观察今天,选择今天,记录今天与收藏今天的。当“今天”渐渐成为历史时,这些资料珍贵的历史性便一点点显现出来。吴泰昌对文坛有浓烈的热情。他与文友们真诚交往,尊敬先辈,亲切后生。为人又急公好义,替人出力,排难解纷,不辞辛苦。从他个人的角度看,文坛是情感化的。他把文坛看做花坛。所以他才会这样珍视文坛的点点滴滴。
对于泰昌之散文,文学大家们早有定评。孙犁说:我很喜欢读泰昌的这类文章,文字流畅,考订详明,耐人寻味。钱钟书云:你是“文学世家”,又有轻灵的手笔,所以兼有史料价值与轶事笔记的趣味。吴组缃曰:我把《论语》、《孟子》都看作散文;泰昌的散文,正是这样一路的散文;它们的特色,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的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与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
2.冰心简介
你们对于冰心与巴金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巴金的相关常识。)
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诗人。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
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3.巴金简介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思想最吸引他,并开始创作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中从事的种种活动,揭露了封建军阀的残暴与不义。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以很大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尤其《家》作用最大。
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4.冰心与巴金的友情
1989年冰心过九十岁生日,巴老从上海打电话委托吴泰昌买90朵玫瑰花组成一个花篮代他送给冰心。
巴金与冰心是莫逆之交,冰心称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您好像一盏明亮的灯”——巴金心中的冰心
曾经多少次,被疾病折磨的巴金想搁笔不写了,但看到冰心仍在写,仍在呐喊,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1989年5月5日巴金给冰心写信道:“70年了,我还在跟着您前进。”/“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两人的交往】
1922年夏,巴金与堂弟在老家的园子里,读着刚刚出版的冰心的诗《繁星》,被那些富有哲理的、纯真的诗句所吸引。
1933年,巴金正在北平小住,与郑振铎、章靳以等一起创办《文学季刊》,初次见到冰心。冰心给巴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坦率、亲切而温与的女性,而巴金给冰心的第一印象是内向、忧郁的。
1940年冬,冰心从昆明到重庆,两人再次相见,一起参加文艺界抗战会议。
五六十年代,巴金与冰心还多次在同一个代表团到国外参加会议、活动。此时见面较多。
“文革”时,巴金与冰心都进牛棚,入干校,在极左思潮恐怖的统治下失去联系11
到了1980年,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也是一种升华,使他们由文学界的老友,跃为人生难得的知己。
同年4月,巴金与冰心一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当时巴金已是76岁的老人,冰心更已是八旬高龄。期间得到一次从未有过的畅怀长谈。
1985年,冰心迁往新居,巴金去探望她,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积累字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