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漫主义要素研究(二)
2008 年第 4 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8, №4
总第 22 期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22
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浪漫主义要素研究(二)
吴嘉佑
(黄山学院,黄山 245041 )
提 要:《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收笔之作,是世界文学之林的珍品。虽说它基本上以现实主义方法写就,
但其中无不充满了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要素。在消解文学批评功利主义的当今,我们应当重读 《散文诗》,
并研究其中的浪漫主义要素,以消解过去的许多误读。
关键词:屠格涅夫;《散文诗》;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5 升华的爱
祖国对屠格涅夫来说是精神家园,是童年时代的故乡,是俄罗斯的乡村。爱国不是挂在
嘴上,而是爱在心中。身处异国他乡晚年的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直到临终
前还不忘请人捎去对故乡那棵伴他成长的老橡树的问候。散文诗《乡村》就是寄情故乡山水
草木的最后遗情。然而,评论家 В.П.布列宁却对客居异邦的屠格涅夫大加攻击,认为他一
身的法国味,“忘记了本国语言”。显然,这已不是评论,全然是人身攻击。或许,屠格涅夫
的这首写于 1882 年 6 月的《俄罗斯语言》要比那篇《作家与评论家》对这位评论家的回击
更加有力,更能表明诗人的爱国情结。全文如下:“在充满疑惑的日子里,在对祖国命运深
感忧虑的日子里——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依靠和支柱,啊,伟大、有力、真实、自由的俄
罗斯语言!如果没有你,看到故乡正在发生的种种事情,怎能不陷入绝望呢?然而,如果说
被赋予这种语言的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不可置信的!”俄罗斯祖国、俄罗斯民族、俄
罗斯语言……俄罗斯的一切尽在诗人的心中。那就让布列宁去诽谤吧!诽谤抵消不了屠格涅
夫的祖国之恋,诋毁不了诗人的理想情怀。
爱是屠格涅夫一生的追求,他把爱(包括爱情)升华到美,甚至把它当作一种精神美的
外在体现来欣赏。《散文诗》中以爱为主题的诗篇有《爱情》、《爱之路》、《玫瑰》、《留住!》、
《岩石》、《谁的过错?》、《麻雀》和《鸽子》等,其中《留住!》、《岩石》和《谁的过错?》
是献给诗人所爱过的人。
什么是爱情?屠格涅夫以一首《爱情》回答了这一问题。“爱情是一种最高尚、最神圣
的感情。别的我深入你的我中:于是,你被膨胀了,同时也被毁了;你只是现在才开始生活
(?)可你的我却被消解了。然而,即便是这种死法也会使一个活生生的人感到愤怒……只
有那些不朽的神灵才可死而复生……”照诗人的理解,爱情固然崇高而又神圣,但爱情却又
能毁掉一个人,它使自己的我彻底消解,乃至死亡。可生命只有一次,为了爱情而丧失生命
是否值得?这里,诗人提出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爱情与生命究竟谁价更高。诗人无意否定
爱情,但他从哲学角度辨证地理解爱情实属超凡且又独到。殊不知,他的这一理解源自他多
84
年对爱情的体验:爱情是那样可望不可及,为了爱他把最后一点自我都搭了进去,却至死仍
然没能得到爱。失去自我后其结果无非是成为爱情的奴隶。是的,屠格涅夫就是这样理解的,
他曾直言不讳地说过:“爱情里没有平等可言,爱情里一方是奴隶,另一方则是统治者”。人
非草木,孰能无爱,要想得到爱,首先就得找到爱之路。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所有感情
都将通向爱情:憎恨、怜悯、冷漠、崇敬、友谊、畏惧,甚至蔑视,唯独不能通向爱情的只
有感激,因为感激是一种债务,但爱情不是债务,它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爱之路》)。或许
诗人未曾想过,正因为爱情买不来,所以要把所有感情都转变为爱情必须付出非同小可的代
价。莫非爱与恨可以互变互通?但诗人自己却未能如愿以偿。看来,这只是诗人的理想罢了。
《玫瑰》一诗似乎证明诗人的觉醒:玫瑰虽好,但小心有刺。诗中被刺伤的女主人公一狠心
把玫瑰扔在刚刚掠过暴风雨的泥地里。当她再次看见桌上那朵被“我”捡回来的玫瑰,一把
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