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可编辑文字版.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乡土中国》费孝通-可编辑文字版

乡土中国 谷穗编辑 /gusui 乡土中国 ——作者 费孝通 “大家小书”序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 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 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 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 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 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 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 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 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 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 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 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 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 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 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 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 求。“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 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 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 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1 乡土中国 谷穗编辑 /gusui 旧著《 乡土中国》 重刊序言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 后记》 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 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 应当时《 世纪评论》 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 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 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 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 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 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 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 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 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 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 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 教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 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实际情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 引起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 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 中向读者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 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 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 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书出版是在1947 年,离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