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检测-岳麓版.docVIP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检测-岳麓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检测-岳麓版

13单元整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思想家说:“只有‘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唯有‘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作用。”该思想家应是 (  )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作用”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 B 2.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  )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B.被尊称为“亚圣” 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缓和阶级矛盾,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 【答案】 A 3.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答案】 B 4.(2010年浙江嘉兴一中摸底考试)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人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解析】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答案】 C 5.儒家学说提倡“为仕由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  )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人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为仁由己”是说“为仁”靠的是自己的追求,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答案】 D 6.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 【答案】 B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学家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解析】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答案】 C 8.(2010年厦门3月质检)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还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C 9.(2010年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检测)“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  )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解析】 由“知是心之本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强调人应向内心寻求真理,这应是王阳明的思想核心。 【答案】 A 10.(2009年江苏省淮阴中学等四校高三联考)朱熹《近思录·致知》:“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朱熹之“理”是指 (  ) A.宇宙万物的本原 B.三纲五常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良知 【解析】 朱熹所说的“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即三纲五常。 【答案】 B 1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  ) A.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