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 70%。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重中之重。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
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随着松辽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大型坳陷湖盆的深入勘探,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大型浅水三角洲形成所需的条件有:相对较浅的水体、稳定的构造背景、平缓的坡度及充足的物源。例如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一段沉积期湖相面积可达8. 7× 104km2,嫩江组一段湖相面积可达15×104 km2,且最大湖扩期深水区的水深仅30~ 60m。浅水三角洲的主要特征是:①水体相对较浅;②砂体宏观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③水下分流河道很发育,延伸较远;④河口坝被后续河流冲刷而不易保存。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8段是较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上可发现长8段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规模较大,连片发育(图2)。大规模连续分布的长8段砂体为油气富集的基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湖盆的敞流性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及方向有重要控制作用,湖盆中心各类浅水砂体的走向垂直于敞流通道,向溢出口收敛。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3级层序界面上覆叠置连片砂体为盆地流体运移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连续型油气藏的连片形成,勘探潜力较大。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发育前三角洲泥岩、湖沼相煤系及下三角洲平原煤系等3套烃源岩系;低渗透(致密)砂层对优质溶蚀储层的上倾封堵,三角洲分流河道间湾泥岩对三角洲分流河道优质溶蚀储层的侧向封堵,三角洲砂体差异压实所形成的低隆构造背景等形成良好的聚集条件。连续型油气藏多发育于湖盆中心及外围斜坡部位,目前,大量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勘探正由三角洲前缘带向湖盆中心及三角洲平原带扩展,呈现连片趋势,形成连续型油气藏大油气区。
砂质碎屑流成因机理与模式
Roger M.Slatt等人在大量露头观察基础上建立的砂质碎屑流理论,是对现行经典浊流理论的部分否定与补充。砂质碎屑流可定义为泥质含量少、体积浓度较大、具多种支撑机制、层流为主、整体固结的宾汉塑性流体。其沉积物呈不规则的朵叶状,无固定水道。国外众多学者通过水槽试验证明了水下砂质碎屑流的存在。深水重力流的发育可分为连续的4个阶段: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在鄂尔多斯大型宽缓的湖盆中,重力流主要以砂质碎屑流的形式保存下来,而主要不是浊流。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流态、流变特征、流体浓度、发育位置、平面展布、砂体形态等7个方面。砂质碎屑流是鄂尔多斯盆地形成连续型油气藏的重要砂体类型。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普遍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较为少见。砂质碎屑流最具代表性的岩性为含泥砾砂岩与块状砂岩。含泥砾砂岩的岩性较细,为细砂岩—粉细砂岩,泥砾的粒径差异较大,一般为3~ 5 cm,最大可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_T35106-2017 国家行业标准.pdf VIP
-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标准.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热控专业简介(基础系统介绍)(精品课件).ppt VIP
- 2025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课件.pptx
- 2025-2030中国相容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docx
- TSG 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ocx VIP
- 2023-2024年版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pdf
- 小学生抽屉整理课件.pptx VIP
- 打字员速录技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