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水工程的文化内涵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水工程的文化内涵 作者:尉天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4-19 (工程思辨)   水文化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孕育者,世界著名的几大文明都诞生在河流的摇篮里。在人类早期文明中,曾经没有石油、煤炭、电力,甚至没有钢铁,但始终与水密切相连。自然状态的水并不能形成文化,与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才能产生文化。所谓水文化,就是人类在与水发生联系的各种活动(用水、治水、管水、观水、爱水、护水等)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和文化规律,是以水为轴心而形成的文化集合体。按照广义文化的层次划分,水文化也可以分为器物层面的文化、行为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水文化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概念,它总是通过具体的载体而体现出来。   人是水文化的主体,人类的水事活动是水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人类早期是逐水草而居,以后发展到主动追求以水为人类兴利造福。水工程就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为兴利避害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通常也称为水利工程,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体现了工程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知识、观念、思想、智慧,标志着人水关系中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因此,古今著名的水工程不仅是可视可触的物质文明,还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指出:“水既有自然属性,又有文化属性。然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水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它的文化属性。”①因此,关注和发掘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当前水利事业的文化品位,促进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适时而重要的社会价值。  我国古今水工程数量甚多,不能一一论及。以下选取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水工程,对其文化底蕴略做阐述。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肇始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挖的邗沟,隋代完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唐宋时期极为兴盛,元代截弯取直,形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对经济发展、国家统一都起过巨大作用。从文化角度看,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文化融合,也带动了运河文化的发展。一座座城市在运河沿岸兴起、繁荣,形成了沿河城市带,一处处古迹及艺术珍品至今仍栩栩生辉,无数文人墨客为大运河留下了传世杰作。如果说万里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京杭大运河就是流淌着的文化长卷。   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工的运河则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京杭大运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运河的文化意义。2007年9月,扬州举办了世界运河名城市长论坛。时任中国文化部长的孙家正同志在主题演讲中对京杭大运河与城市的关系作了富有诗情的比喻:“运河养育了沿河的城市。运河对于它身边的这些城市来说,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运河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财富,同时滋养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丰富的情感,”②从文化特征上看,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具有诸多共性:第一,尊重历史、饮水思源的感恩情结;第二,善于沟通、包容开放的宽广胸怀;第三,永不停歇、不断更新的创造力;第四,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互动感应、友好相处的和谐。京杭大运河不仅为世世代代的国人带来了经济效益,还给后人留下了深邃的文化智慧和思想启迪,其文化价值具有代代相传的延续性;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是光耀于世界之林的杰出文化遗产。我国沿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省份已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目前,全球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将要穿越京杭运河。在实施新时代这项重大水工程时,如何使运河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保护,这不仅是水利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也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它使岷江消除水灾,造福于蜀地人民,将成都平原造就成富庶的天府之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惠泽苍生的作用,成为世界上现存最久且依然富有生命力的水工程。都江堰既是水工程的典范,也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辉,蕴藏着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   都江堰是一座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它的创建与传承,是以李冰为代表的治水先贤,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参天地之造化”,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流态势成就的人类科学治水的光辉典范。除了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如运用竹笼装鹅卵石挡水筑堤,立石人作为水则,以及岁修“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等等)之外,都江堰在文化上的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工程与环境相协调,恰当地做到了顺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统一,体现了“道法自然”的传统哲学思想,并集中表现在工程的选址和营构上。   都江堰选址在岷江上游和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