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9章-加试内容课件[精品]-苏教版.pptVIP

高考语文第9章-加试内容课件[精品]-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第9章-加试内容课件[精品]-苏教版

D. 《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追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A项中的九斤老太是一个封建保守、愚昧落后的村妇;E项中“终于保住了马林鱼”错。 答案:AE 考查内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断句,并简要回答有关问题。 题量、赋分、试题类型:考查2道题,共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1道6分,“简答题”1道(通常又含2道小题)4分。 命题特点:文段材料可选记叙类、议论类或抒情类的,字数一般不会超过300字,长短适宜,难度适中;“古文断句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断句的各种基本要领;“简答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可能会让考生就文言语段本身所揭示的道理进行阐述,也可能会涉及历史、哲学、地理、管理、法律或经济等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以体现文科考生选拔的特点。 3. “云”“曰”“道”,对话明。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之类作标志,这也是断句之处。 例: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 有总说,必分述。 例:③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继而分述,这就是总分关系。 考查内容:考查对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的了解、评价与鉴赏。这部分“加试题”,要求学生阅读24部名著,2010年的命题范围在以下10部著作内:①罗贯中《三国演义》;②曹雪芹《红楼梦》;③鲁迅《呐喊》;④巴金《家》;⑤沈从文《边城》;⑥郭沫若《女神》;⑦曹禺《雷雨》;⑧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⑨莎士比亚《哈姆莱特》;⑩海明威《老人与海》。 题量、赋分、试题类型:考查3道题,共15分;其中“多项选择题”1道5分(一般选两个错误项,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简答题”2道各5分。 命题特点:3道题所考查到的名著名篇一般不会有重复现象,且会照顾到古今中外多种时空,常识、内容、艺术多个侧面,小说、诗歌、戏剧多种文体这些“面”;出于对试卷长度和学生阅读总量的考虑,本部分试题可能不出现原著文本,而会直接出现题干;“多项选择题”的考查重点主要落在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上, 主要涉及原著的重要情节、著名事件、精彩场面、关键细节、人物形象、人物关系、重要语句、主题思想、标题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简答题”的设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复述原著情节,如“简述《家》中有关‘血光之灾’的故事情节”、“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梳妆匣的来历”;(2)简析人物形象,如“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出的性格特征”、“简析《家》中觉慧这一人物形象”;(3)品味重要语句,如“《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对她来说,他比她自己还更宝贵,她甘愿牺牲她自己,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这‘最后的决心’指什么事?她为什么要下这个‘决心’?”;(4)简析主题思想,如“简述《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意蕴”;(5)说明标题内涵,如“简析《边城》这一书名的含义”;(6)简析艺术特色,如“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其中,前三种题型应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 诸葛亮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他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