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及谐师生关系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建设及谐师生关系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黄石市第六中学 湖北 黄石 435000)
[摘要]当下师生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当事人、舆论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类纠纷的看法各异,甚至出现一边倒的谴责老师的倾向,老师的诉求无门。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看待师生间的纠纷,如何处理纠纷,如何理解尊师重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师生纠纷;师生关系;尊师重教
2011年11月12日黄石日报登载某高中学校的英语老师上课时与学生发生纠纷引起厮打。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老师的行为,认为老师不该与学生动手。这种一边倒的态度我可以理解,毕竟在众人眼中学生是弱者,老师是强者。我一直认为不管是什么事情,作为一名老师都应该冷静地处理问题,而不是跟着学生一起激动。但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内心都是五味杂陈,在这种纠纷中谁都不是赢家,老师更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说的是:在当下,这种现象在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只是纠纷的程度不同而已。网上关于此类消息的报道更是层出不穷,有某地小学生因作业多而跳楼的,有某地初中生自杀留下遗书称责任在班主任的:老师一时间成了千夫所指。老师怎么了,成了恶魔吗?教师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可你要是去问问老师,他们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如今他们都戏称自己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危险的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什么时候和谐的友爱的师生关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了矛盾、伤害、对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我们在一边倒的对老师拍砖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
时代发展到今天,承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那种重严重惩、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早已扫入了历史的角落被尘埃掩埋。如今民主、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中更是如此。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我们提倡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力、尊严和价值观。新课标中提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在相互间的信任与良好的沟通之上的师生关系。相对于传统的重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的那种等级森严的拘束的师生关系而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突出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尊严与价值,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的体现。它将学生从传统的受压制的受禁锢的师生观念中解脱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造力的产生。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矫枉过正。我们提倡尊重孩子,不能束缚孩子的天性和心灵的自由,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保护与孩子相关的一切权利,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可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已推行三十年的今天的中国,这种种观念在孩子身上就体现为了过度的溺爱——家长的溺爱,社会的溺爱。这种种溺爱直接导致孩子只能吃甜不能吃苦、任性、自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缺乏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稍有不满,即刻爆发。这样的孩子在学校这种面向大多数受众的教育场合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管还是不管呢?又该怎样管教呢?是的,我们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要“蹲下来”与学生说话。我相信大多数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中已具备了这样的师德素养。可是有时令我们尴尬的是当我们“蹲下来”之后,我们听到的是“站起来”的孩子的无礼“斥责”。此时老师面对的不再是作为个体的学生,而是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管,社会指责老师过于严厉,不讲方法;不管,社会也会指责老师过于放松,老师的职责又在哪里。老师是轻,轻不得;重,重不得。到底应该如何去爱学生成了当今为师者的最大困惑了。是秉承师德良心一管到底,还是附和社会肤浅的流言听之任之呢?老师的内心在挣扎。这给健康发展的师生关系打上了浓重的阴影,极大地阻碍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
除了这种矫枉过正导致的溺爱对师生关系的破坏外,导致师生失和的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浮躁的社会风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道德观念正遭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昭示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正在一降再降,不断的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如今的人们更看重的是外在的物质上的获得而非内在的心灵上的追求,整个社会人心浮躁,功利色彩浓厚。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说,老师还在努力维持学生对形而上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社会则是在对学生进行形而下的物质上的鼓励。在浮躁功利的社会面前,教师往往感到一己之说教是多么的苍白乏力啊。当教师在给学生做加法时,社会和家庭有时在给学生做减法。学生一次春节的见闻完全可以抵消老师一学期的努力。每次寒假过后收假时,各学校的老师都在忙着给学生“收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