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木版年画印制技艺传承人郭太运.docVIP

开封木版年画印制技艺传承人郭太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封木版年画印制技艺传承人郭太运

开封木版年画印制技艺传承人郭太运在河南开封市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居住着一位身材瘦高、腿脚利落的老人,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开封市博物馆之间。谁都不会想到,他已是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更没有人想到,在这个年纪早应颐养天年的他,依然是个“上班族”。他叫郭太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封木版年画印制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在这个领域,他堪称“泰斗”级的人物。从艺74年的他,见证了几十年来开封木版年画的荣辱兴衰。不久前,笔者拜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听他讲述用木版刻印出来的岁月故事。 一、结缘年画 郭太运1925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曲兴镇。12岁时,由于家庭贫困,郭太运的父亲带着妻儿逃荒到了许昌,可刚到许昌不久,年仅52岁的父亲就病逝了。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4个儿女又回到开封,以讨饭为生。后经人说和,母亲将13岁的郭太运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当学徒。据郭太运说,在旧社会,送去当学徒的都是家境非常贫困的孩子。“云记”门神店是当时开封城内最著名的年画作坊之一,东家刘子云(后来机缘巧合地成为了郭太运的姐夫)祖辈一直经营年画,“云记”有5间门面房和5进大院,常年从事年画的生产经营,店内品种齐全,存版也多,有近千套刻版。“云记”徒工很多,最兴旺时有六十多人。徒工不固定拜师,掌柜按工作需要和个人的悟性分配到作坊上。第一年的徒工只干跑腿搬运打杂活,第二年起徒工开始上案操作,脑子灵的到画坊印画,差一些的到染坊刷纸,大毛、大灶等复杂活儿要选技术最好的艺人印制。店内画坊领作(所谓“领作”,是画店中技术最好的艺人,全靠他安排生产、监督质量、解决技术难题)为李景运、宋金明,刻版领作是张文礼,红纸(染纸)领作是徐乃礼。他们都是开封最有名的师傅。郭太运当时即师从这几位老艺人,刻版、印画、染纸样样学过。那时的郭太运很有悟性,尤其是印版工作,他做得又快又干净,经常受到掌柜和领作的嘉奖。据说当年他一天就能印37块(1块为200张,37块为7100张年画),成为几十个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郭太运在“云记”门神店当了3年学徒,另外还效力一年,出师后与师兄谢合彬在大南门里勤农街搞了一年背作(“背作”指没有营业门面,只有两三个人合伙干的作坊),之后自己单干,取店号“泰盛”,直到解放初期还刻印过一些新题材的版子,在年关时节销售,后因生意清淡停干了。那时“赶场子”虽然本钱少,画样少,利润少,但赶一年场,郭太运7口之家一年的口粮都有了着落。 1961年,开封市时任副市长王子珍十分重视发展民间美术事业,由市政府拨款在东大街建立了“开封朱仙镇年画社”,郭太运和李广亮、朱永敬等许多老艺人都被吸收入社,并将自己保存的老版子带到社里,还创作了一批新年画,但由于后来“左”的思想严重,年画被认为是迷信品,很快就不许印卖了。郭太运只得与其他年画艺人一道,改行到印刷厂印起了学生作业本、习字本。直至1983年,开封市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太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并与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使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恢复。他还应邀到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1995年9月,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受聘于开封博物馆后,郭太运主要从事开封木版年画的搜集、抢救和制作工艺的整理工作。 二、回望峥嵘 身为开封人,又成为开封木版年画的传承者,是郭太运一生的骄傲。那是因为开封年画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平实的语言承载着老人的深情与自豪,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峥嵘岁月。 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汉代已有作为门神的“神荼、郁垒”出现。然而,木版印刷的年画,其起源当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北宋时期,宋都东京(今开封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雕版印刷业的繁荣,民间年画转向以刻版印刷的形式印行。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文献中,都有关于东京专门销售此类版画纸马铺的记载,《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京城内的“王家纸马”(年画店),与上述文献互为佐证,共同见证了宋都东京木版年画的兴盛。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45里外的朱仙镇。到了明代,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中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三百余家店铺。然而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年画业同其他商业一样日趋萧条,多数店铺又迁回开封市。自此,开封市内又成为了重要的年画生产地。 据郭太运老人回忆,在1938年他初作学徒的时候,开封的年画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