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进社区调查报告书
王台村文化经济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姓 名 白建飞
学 号
专 业/班 级 市营11102
调 查 日 期 2014.7.13~7.25
成 绩
王台村近年来村民文化活动内容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调查报告
1、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暑假
2、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王台村
3、人员:白建飞
4、调查内容:王台村村民每天的文化活动内容、王台村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
5、过程:
1.1、社会调查策划
根据学校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要求,我于2014年7月13日至7月15日开始社会调查筹备工作。首先,我对此次社会调查的地点和调查目标人群进行了确定。社会调查的地点选在我家所在的村子,社会调查目标人群为吴起县王台村全体村民。调查中我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本次社会调查的数据,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达到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如果有可能,我本人的社会调查成果可以为县政府建设王台村提供可行性参考。
1.2、调查村民文化活动内容
2013年7月16日至7月20日,依照社会调查计划,我在王台村进行了实地走访。王台村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村民居住分散。为了确保本次社会调查所获得数据能最大程度反应实际,我对村子两头和中间都采用实地走访。一般来说,村里年纪大点的人对村内近年来的变化认识最为清楚。因此,我通过去他们家里做客聊天了解近年来村里的文化活动变化。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发了一百张问卷辅助我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一些村民文化活动。剪纸在陕北历史悠久代代相沿,民俗文化积淀很深剪纸,称窗花。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和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和具象装饰相结合,一般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纺锤纹、菱形纹以及云勾、万字、富贵、砖包城等。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双铰,即折铰,剪一些对称图案和局部对称纹饰;单铰,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就用单铰。双铰和单铰相结合,是安塞剪纸的传统铰法。零铰,是将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剪出,然后在纸上拼成完整的图案。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陕北大秧歌是盛行于陕北延安、榆林一代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陕北秧歌以人数众多、气势宏大、节奏明快、红火热闹而闻名遐迩。陕北人民性格淳朴、豪放,扭秧歌时,头、颈、肩、腰、胯、臂、腿包括眼睛和指头尖在内,都会饱含激情地扭动、甩动、抖动。其动作洒脱大方、简单易学,即强身健体,又热闹欢快,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每年,。15公里,但还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村子里的耕地以山地居多,川台地较少,种植业分散。有4000多亩土地属于坡耕地,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制约,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的生活较为困难,是典型的低收入扶贫重点村。就是这样的一个贫困村,在相关单位的帮助下,2008年以来,每年在村上种植了800多亩双垄地膜玉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山地亩产达到了800多斤,川台地亩产1200斤,尤其是王台村的黄崾岘村民小组农户仅在玉米一项收入上每年人均增加了2000多元。从2008年起,在全市开展百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的号召下,县委县政府把该村的包扶作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前沿阵地,进村入户摸底调研,剖析贫困原因,破解发展难题,共谋脱贫贫困致富大计,并从产业、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王台村村民依靠帮扶,逐渐走出了过去只能靠天吃饭、收入较低的困境。如今,王台村走上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依靠种养并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