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空间规划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空间规划理论

1929年,美國都市計畫學家培雷(G. S. Perry), 提出六項規劃原則: 1. 鄰里單元應以主要幹道為界線,且後者不可穿越單元內部。 2. 出入道路採?囊底路?(Cul-de-sac)型態或彎曲的線形,避免穿越性或快速交通進人,以保障住宅區的安全與安寧。 3. 鄰里的人口規模應以支持一所小學所需的人口為原則。 4. 鄰里單元的空間範圍約160英畝,居住密度建議為10戶/英畝,學童上學的徒步距離不得超過800公尺。 5. 鄰里性的服務設施,如學校、市場、服務中心等,應位於鄰里中心地區。 6. 公園及遊憩空間應均衡分布於鄰里中。 鄰里單元 _培雷(G.S. Perry) 1. 以主要幹道為界線。 2. 出入道路採?囊底路?, 以保障住宅區的安全與安寧。 3. 人口規模以支持一所小學所需的人口為原則。 4. 空間範圍約160英畝,學童上學的徒步距離不得超過800公尺。 5. 服務設施位於中心地區。 6. 公園及遊憩空間均衡分布於鄰里中。 鄰里單元 _培雷(G.S. Perry) 培雷的鄰里單元模式,對二次大戰期間及其後的都市計畫,影響極為深遠。英國的第一代新市鎮規劃(1946~1955)的鄰里單元,大部分即依培雷的規劃原則,如克勞雷(Crawley)、昆布朗(Cambrian)及柯比(Corby)等。 由於高度的自足性,且鄰里間以主要幹道及綠帶隔離,減少了各鄰里間互相交往的機會。使第二代新市鎮(1955~1967)的規劃,以線型的空間發展模式代之。如康伯納德(Camber auld, 1958)可為代表。第二代新鎮後期(1961~1967),如倫康(Run corn)、雷迪屈 (Red ditch)等新鎮,卻以社區(Community)、區(District)、村(Village)等名稱取代。 第三代新鎮如密爾敦(Milton)、凱恩斯(Keynes, 1909)等,以設施自由選擇及活動重疊等作法,提供不同鄰里的居民更多的交流機會,藉以彌補空間單元孤立的缺點。 鄰里單元 _培雷(G.S. Perry)結論 鄰里單元 _雷特朋計畫的超大街廓空間單元 雷特朋(Raeburn)計畫以培雷 的鄰里單元為藍圖。 將鄰里單元與大街廓結合: 1.由小學、遊戲場及商店等 構成鄰里中心。 2.鄰里中心的服務範圍為 半徑800公尺。 3. 鄰里的人口規模為 7,500至10,000人。 4. 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及中 學,集中設於中間地帶。 5. 重疊部分設置商業中心, 增加居民交往機會。 6. 市鎮中心至各鄰里間以 中央綠帶連繫之。 鄰里單元 _雷特朋計畫的超大街廓空間單元 雷特朋計畫另有創新的規畫構想: 1. 超大街廓規劃型態―― 以面積1.2至2公頃的超大街廓(Super Block),取代傳統棋盤式的小街廓。 2. 分離式的街道系統―― 街道分為四種等級,以掌握汽車與步行空間的互動關係。 (1)快速道路:與公園大道連絡市鎮間的交通。 (2)主要幹道:為聯繫各鄰里的主要通路。 (3)集合道路:連絡各超大街廓的交通。 (4)服務道路:供每家戶出入使用,並連接集合道路。 除了上述四種等級的道路之外,步道系統則採天橋或地下道等立體化處理,確實與車行交通分離。 鄰里單元 _雷特朋計畫的超大街廓空間單元 3. 大型綠地規劃―― 以大型公園綠地為鄰里單元的骨幹,面積占12%~14%,各型公園間互相連接,以形成綠地系統。 4. 遊憩及文化設施―― 依鄰里及新鎮的服務人口規模分級規劃,並由中央綠地及步道系統串聯。 5. 囊底路設計―― 住戶與出入道路以囊底路連繫,每處服務15至20戶。 6. 住宅配置計畫―― 確保良好的私密性及住宅機能,以廚房、車庫等服務性空間連接囊底路,而客廳、臥室等空間面臨綠地、花園。 由於創造了良好的鄰里及住宅環境。因此廣泛受到模仿與應用,而稱之為雷特朋法則(Raeburn Principles)。 鄰里單元 _雷特朋計畫的超大街廓單元結論 鄰里單元計畫的目的,在於創造良好的住宅及社區環境,並將社會結構融入空間規劃之中,使之成為市鎮發展的基礎單位。 規劃原則 鄰里單元 _結論 項目 內容 參考值 空間規模 維持一所小學所需的人口數。 以步行最大容忍距離衡量之。 7500~1000人 800公尺或10分鐘 鄰里單元界限 以主要幹道或天然界線。 800公尺或10分鐘 鄰里中心組成 小學、幼稚園、公園或運動場、商店。 社會交往規劃 在鄰里分疊區位,設置較大型的商業中心。 服務半徑小於1600公尺 交通系統規劃 1.採人車分離、道路分級規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