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
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投稿领域:发展经济学)
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
——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
王兵 颜鹏飞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510632) (武汉大学商学院 430072)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时间序列DEA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DEA模型对中国1952-2000年生产率和效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样本期内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正;总体效率和各种要素的效率在改革开放前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为正值;特定要素强度指数在改革开放前除了劳动投外增长率均为负,而改革开放后均为为正值。
关键词: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odel for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and apply it to empirically analysis the fluctua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1952-2000.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average rate of growth in technical progress is positiv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 the average rates of growth in overall efficiency and factor specific efficiency are negative in the pre-reform, but both are positive in the post-reform; the average rates of growth in the index of factor specific intensity are negative expect for labor input in the pre-reform, but both are positive in the post-reform.
Keywords:Productivity ; techn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没有任何人否认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保持了一代人时间的高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1%。Young (1992, 1994, 1995)和Kim 和Lau (1994)的研究结果出发,指出亚洲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努力的工作而不是更聪明的工作。”因而,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持续增长,近年来成为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观点并不统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来自于否认中国经济存在效率的提升,或者说,由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了。(易纲,樊纲,李岩,2003)。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胡鞍钢,2003)。
目前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和农业部门。对于中国农业的生产率的演变趋势各方观点比较统一,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率是否提高,研究者仍然有不同的意见。2、运用中国加总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3、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进行实证,从而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做出解释。
本文主要是运用加总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1952-2000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1、 运用时间序列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下面主要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运用中国加总时间序列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的文献和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的文献。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开创性研究之一是Chow (1993),他认为在1952年至1980年之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Hu and Khan (1997) 补充了Chow (1993)的研究,指出在1952—1994年尽管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TFP提高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1979—1994年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大约每年增长4%,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Borensztein和Ostry(1996)比较了中国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绩效,目的是证明经济增长是否如同人们一般理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