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北京图书馆.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半耕半读的曾子后裔 第 2 页 第 3 页 一、曾门浪子喜 回头 望着被秦楼楚馆那些妖娃荡姬迷走了魂魄的儿子, 曾家老太爷先是怒不可遏 ,继而声泪俱下: “畜生,你 这是辱没先人呀 !别忘了,咱的老祖宗可是孔圣人 门下 七十二贤人之一……” 湖南湘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湘乡荷塘二十 四都 (今双 峰县荷叶乡)更是一个美丽、迷人 的好地方 。绿水环绕着秀丽 的 青 山,青 山的怀抱里郁郁葱葱。 高湄 山麓 ,山势雄伟 ,林木茂盛 ,新桥涓水河从 山脚 下经 过 ,河水滋润万亩 良田,养育了勤劳而又善 良的湘乡人 ,他们祖 祖辈辈用辛勤 的汗水浇灌着大地 ,大地馈赠 了丰 富的物产 。淳 厚、朴实的人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清顺治元年 ( ,一位姓 曾的人为 了躲避 战乱 ,从 山东 一直 向南迁徙 ,他 带领一家老少十六人先在衡 阳生活 了二三十 年 ,六十三岁时,他又决定举家再次迁徙 ,从衡阳来到了高湄 山 下的湘乡荷塘二十 四都 白杨坪 。从此 以后 ,湘乡曾氏便在这儿繁 衍生息,他便是曾参的后代 曾孟学。 曾孟学 以自己是 曾参的后代而感到无 比的骄傲 。孔老夫子 的 弟子 中,曾参被称为一贤,虽然 曾参在世时并未享受过什么荣华 富贵,但是,他却为子孙后代 留下了可 以依仗 的资本 。明嘉靖十 八年 ( )皇帝特诏 曾参 的后人 曾质粹为世袭 “翰林 院五经博 士 ”,赐官、封 田于他 。到了清康熙年 间,孔、孟、颜 、曾四姓 为 四大家族 ,其后人 皆受荫护。 第 4 页 可是,曾孟学不是 曾参的嫡传世子 ,作为旁支后代的他 ,当 然得不到朝廷的赏赐 。战乱 中,他饱尝了迁徙的艰辛与痛苦,当 家人怨声连天时,曾孟学惨淡地一笑,他安慰 自己说: “我的先 人是孔圣人的弟子,虽然我没受到祖宗的荫护,但是,我不能辱 没 了先人 的英名 。辛勤朴实是本份 ,粗茶淡饭才最香。”如此想 来,曾孟学便不感到有什么失落。 既然是 曾参 的后人 ,曾孟学时刻告诫 自己: “曾孟学,你必 须牢记住 :你是贤人 的后代 !日子过得再艰难,也不能荒废了子 孙后代 的学业 ,只要一天能吃饱肚子 ,就要让孩子们读一天书, 他们若能及第 ,便是我 曾氏的光荣 。”于是,湘乡的曾氏很重视 后代的教育,男孩子们一过七岁便入私塾学习,女娃们则学习绣 活 。曾家过着半耕半读 的生活 。凭着勤劳与节俭 ,他们 的 日子过 得越来越富裕,逐渐盖起一栋栋房屋,购置 了一块块 田地 。 朗朗的读书声不断从 曾家 瓦房里传 出, 曾孟学打心 眼里高 兴,他感到 曾家蒸蒸 日上,早晚有一天会 出个人材 。可是,十几 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个人学业有成,连个秀才都没出。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 曾孟学活到 了八十七 岁,那年冬 天 ,他感到身体每况愈下 ,老人心里十分清 楚 自己将离开人世 间,尽管他十分留恋人生,可是,谁也无力挽留住他的生命 。临 终之前,当儿孙们全跪在病榻前时,曾孟学流露出的不是难过 的 神情 ,而是无 限的遗憾 。当一 阵 昏睡过后 ,他努力地 睁开 了双 眼,十分深情地凝视着儿孙们,然后清晰地吐出了几句话: “看来我没几天 日子了,入冬以来,我时常感到困乏、疲劳, 这在 以前不 曾有过。 十多岁的人 了,该享受的全享受过 了,什 么样的罪也都受过,这一生没 白白度过。只是有一桩心事未能了 却,这叫我怎能安心入土 !我们是贤人 曾子 的后代 ,却没有人能 读好书,至今无一人及第,遗憾呀,遗憾 !” 说着 曾孟学老泪纵横 ,儿孙们也跟着抽泣 。一时间,曾家 第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