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学史上关于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现代解读-北京大学
中国人学史上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杨蔚 程豪(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100044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关于和谐的论述很多。梳理和挖掘其内在意义,无论是对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人学史上关于和谐观念溯源与解析
所谓和谐就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协同协调适应关系, 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完整性、秩序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和谐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和”的观念。据《尚书·舜典》记载,舜曾要求其乐官做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在这里,“和”指乐律的调和。对和谐的推崇在《周易》中也有所体现。《周易·乾·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由于乐律来自对自然之声的发现,所以古人推而广之,逐渐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继而又推广到社会和人。西周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只有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东西,才能取长补短,产生新的事物,而完全相同的东西聚在一起,则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不可能继续发展。随着百家争鸣的出现,古人对“和”、和谐的认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和”的理解更加广泛深入。《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和”的这样一种认识,使得古人在设计未来社会时,常常把“和谐”作为一个根本原则或一种理想状态。
老子认为宇宙间有“四大”,即“人”、“地”、“天”、“道”。“地”、“天”、“道”都是按自然规律运行的,“人”当然不能例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些言论强调人要以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孔子思想中的“和”,涉及面很广,具有典范意义。它包含了人之和、政之和以及人与自然之和。孔子讲人之和,是先由个人心性之“和”,然后再往外推,由己及人,从小到大,渐次推到人际之“和”、家国之“和”等,而且他非常注重致和的手段,即要求人们修身养性,他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中讲的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思想,实际上都是在讲实现“人和”的条件,是古代“和”文化的思想核心。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孔子提倡“中”与“和”,提出“中庸”、“仁爱”、“合群济众”,虽然人我之间不同,但要以和处世,谐调人我关系,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君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境界。
孔子讲到“政和”时,主张“举直错诸枉” 。《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第二章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特别是对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政治艺术非常推崇。《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一句话最能表达孔子的“政和”理念:“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此外,孔子的“和”还涉及到了天人之和。《论语》中谈到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说孔子钓鱼时只用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大鱼网;打猎时,只射飞鸟,不射在巢中歇宿之鸟。这样动物就可以繁衍生息,不致灭绝。由此可见,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非常重视天人之间的和谐。《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和”的思想从先秦延续到宋代,在宋代哲学家张载那里,得到高度的哲学概括。张载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对立两方面,对立两方面的行为方式、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的行为方式免不了有矛盾、有挫折、有斗争,但斗争的结果,最后一定要“和”,不但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而且还要协调一致。他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这种追求“和”的思想是一种基本信念,在中国人学思想史上一直存在,也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二、和谐观念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但却因为忽视了自身与自然的和谐而造成生态严重失衡,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也影响了人的发展。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的是“和”的观念,倡导人和自然的相和谐、相统一,对于解决当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第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及人中学.doc
- -山东艺术学院.doc
- -图书馆.ppt
- 12资料摘编8-黑龙江社会科学院.doc
- 12届高三地理备考资料17人口空间变化人口空间分布四大人口.doc
-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ppt
- -赣州教育网.doc
- 1正负数与绝对值-桥头国中.doc
- 1姚树洁武斌陈建2012新视角看二战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doc
- 2009~2010学年黄冈2010届高三三月调研统一考试.doc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 2024年巫溪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 2024年怒江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 2024年宜宾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docx
- 202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docx
- 幼小衔接拼音练习(28页).docx
- 幼小衔接拼音练习《j q x》.docx
- 幼小衔接拼音练习《ɑo ou iu》.docx
- 幼小衔接拼音练习《ɑn en in un ün》.docx
最近下载
- QBT5510-2021 家用电冰箱保鲜性能试验方法.pdf VIP
- 纸箱生产技术培训.docx VIP
- 金属成型软件:PAM-STAMP二次开发_(14).用户界面与图形编程.docx VIP
- TJ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df VIP
- ±800kV及以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pdf VIP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pdf VIP
- 纸箱生产工艺流程.ppt VIP
- 2025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固化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VIP
-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