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拙政园与海豫园的异同.pdf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苏州拙政园与海豫园的异同

浅析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的异同 浅析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的异同 摘要:一个是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一个是有着 “奇秀甲江南”之美称的园林瑰宝,充分体现了“芥子纳须弥”的境界,尽显江 南名园风范。本文通过介绍两个代表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相通之处以及各自的特 色,展现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之大美。 尽管参观苏州拙政园与上海豫园两个园林已有一年之久,但印象却都尤其的 深刻。还记得去年十一参观拙政园时的连连惊叹,本以为这种超凡的自然之美无 法被任何园林所超越,但在今年三月初,我去城隍庙一带游玩时,也为豫园玲珑 剔透之美所吸引与折服。在游览豫园的过程中,很多次都感到拙政园仿佛就在眼 前,唤起了我对拙政园的记忆。的确,这两个江南园林的明珠,都涵盖了很多中 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特色,但是仔细地品味与欣赏,也会发现它们各有千秋。 这两个代表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庭院错落,曲径通幽 拙政园与豫园内均为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错落而置。比如拙政园 内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建,独 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 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 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 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再如豫园内的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面对打唱台。和煦堂在打 唱台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后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 圃”。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 和煦堂与点春堂东部假山上有座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抱云岩上有小楼, 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5 间;东有静宜轩、听鹂亭,可见建筑的密集。 不同于西方的规范式园林,拙政园与豫园都注重其参差自然之美,依据中国 美术的散点透视法,讲究不对称、不平衡、不规则的空间布局。 试看拙政园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 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南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 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 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 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从而产生参差不齐的自然之 美。 而豫园的萃秀堂西面为大假山,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 若注;萃秀堂东面则为亦舫,用以临水赏月。山景与水景的共同映衬,使得萃秀 堂更添参差之美。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而拙政园与豫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 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 刚走进拙政园,会发现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 这是一种“遮景”和“抑景”,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让人渐入 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更感妙趣无穷、意味深长。此外,拙政园里还用花 木、山石、门窗、屋宇、水流等等作为藏露互补的遮隔物。 身处拙政园,向东远望芙蓉榭附近,或在中部遥观题名为“柳荫路曲”的曲 廊,都可见一带绿柳,其疏密之间,掩映着附近的景物。这种依稀迷离的“杨柳 堆眼”,使得遮隔部分藏而不露,扑朔而迷离,而未隔的部分则若露而不藏,但 人们却无法窥其全体。这一景观使人们辨不清前后左右与各个方向的尽头,顿生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感。 再看拙政园内的各式漏窗,墙面藏住了园中风景,而添一小窗又露出一些, 风光因为有了窗而变的生动活泼了许多,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 雅情调。 又如豫园内鱼乐榭东的迂回复折长廊,称复廊,中间构筑方亭一座,匾额曰 “会心不远”,意为不必走多远,便会欣赏到无限风景,这种“抑景”的手法同 样给人增添无尽遐想。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为二条,墙上设窗洞,从窗洞左顾楼台 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 三、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远香堂西南多水,由“小飞虹”桥廊划分出一个园中之园——小沧浪 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物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 远香堂东南为山,山南为“枇杷园”,这是一个著名的园中之园。不过,它不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