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号道岔(整体道床)主要尺寸布置图
60kg/m9号道岔(整体道床)基本布置图
1.曲基本轨长10960mm,第一弯折点在尖轨尖端处,第二弯折点(在第二根拉杆附近)至第一弯折点的距离是1860mm。我建议每组道岔咱们应该标注曲基本轨的弯折点,这样方便现场检查和整改。
2.尖前接头轨距1435mm,尖前轨距1440mm,尖前距接头2410m,按不大于6‰向道岔外方(曲基本轨一侧)递减,共有5根轨枕(5-1),尖轨尖端是第一根(5)不递减是1440mm,从第二根(4)开始递减1mm是1439,第三根(3)递减1mm是1438mm,第四根(2)递减1mm是1437mm,第五根(1)递减1mm是1436mm;确保外直基本轨顺直。
3.道岔内直尖轨跟端轨距是1440mm,直基本轨跟端接头轨距是1435mm,中间间隔2m4根轨枕(17-20),需在内直连接轨一侧进行递减 ,尖轨跟端后第一根(17)轨枕递减1mm是1439mm,第二根(18)递减1mm是1438mm,第三根(19)递减1mm是1437mm,第四根(20)递减2mm是1435mm(即接头轨枕)。
4.导曲线后部轨距是1440mm,导曲线终点轨距是1435mm,中间间隔2m4根轨枕(42-45),需在导曲上股至导曲轨跟端进行递减,导曲后部第一根(42)递减1mm是1439mm,第二根(43)递减1mm是1438mm,第三根(44)递减1mm是1437mm,第四根(45)递减2mm是1435mm。
5.第一拉杆处的动程是152mm;“三道缝”之一是基本轨轨底边与滑床台边有缝隙,之二是基本轨外侧轨颚及轨底上部与轨称接触部分有缝隙,之三是轨称尾端与滑床板挡肩有缝隙,道岔内不允许存在“三道缝”。
6.由于尖轨是放在高出基本轨底面6mm的滑床台上,为使尖轨尖端不承受车轮重量,必须将尖轨顶面刨切,使之逐渐降低。即在尖轨顶面宽35mm处,刨切成与基本轨顶面齐平,在尖轨顶面宽70mm处以后,尖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6mm,由顶宽35mm至70mm均匀顺坡,在顶宽35~20mm一段,使车轮逐渐由尖轨转移基本轨上,因此在顶宽20mm处尖轨顶面应比基本轨顶面低2mm,使车轮的锥形踏面压在尖轨和基本轨的顶面。尖轨顶面宽20mm以下的部位至尖端不受力,实际尖端处低于基本轨23mm,尖轨顶面宽5mm处所低于基本轨顶面12.5mm。3mm藏尖是指尖轨尖端从顶宽2mm处作补充刨切,尖轨尖端藏于基本轨轨线内3mm(尖轨顶面至基本轨内侧的水平距离)。
7.单开道岔17步道尺量测顺序:
S5 S6 S9 S10 S17 S16 S15
序号 检查部位 9号道岔 S1 道岔始端接头 1435 S2 尖轨尖端 1440 A S2至S1的递减长度(按≤6‰递减) ≥2410 S3 尖轨中部 1440(直、曲) S4 尖轨跟端(直股) 1440 S5 尖轨跟端(侧股) 1440 S6 尖轨跟端后直股递减终点 1435 B S5至S6间的递减长度 2.0m S7 导曲线前部 1440 S8 导曲线中部 1440 S9 直股中部 1435 S10 导曲线后部 1440 S11 导曲线终点 1435 D 导曲线后部递减长度(后四) 2.0m S12 辙叉前(侧股) 1435 S13 辙叉中(侧股)(包括91和48) 1435 S14 辙叉后(侧股) 1435 S15 辙叉后(直股) 1435 S16 辙叉中(直股)(包括91和48) 1435 S17 辙叉前(直股) 1435
S4 S7 S8 S11 S12 S13 S14
现场整修时需要注意:
⑴.尽量每根枕木都要量轨距、水平,这样可以明确的检查、发现到病害的所在,每根量测后,如果仍不能确定改道的量,可以通过拉弦线(仍然需要每根测量,例,弦线放置在外直股非作用边的轨头外侧轨顶面下16mm处,用直尺测量每根枕木距弦线的距离),判定需要的改道量。整修时需要考虑道岔两侧的25米连接轨。
⑵.改动道岔转折部位时(直曲尖轨及基本轨),要特别注意需要电务配合才能整改,没有电务配合时禁止改动。
8.9#道岔各点支距:
点位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七点 第八点 第九点 支距 154 213 294 397 522 670 840 1032 1208 9.整治91和48时应注意:
查找间隔:辙叉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D心≥1391mm,但不可过大,否则会形成护轨槽
宽过小或轨距过大的现象,使得1348值反而超过限度,因此D心保持在1391-1394之间。
护背距离:翼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D翼≤1348mm,但不可过小,否则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制标识校园行》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天润乳业的营运能力分析.doc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Section A(1a-1d)课件.ppt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pdf VIP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春季版).pptx
-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与学习效率的认识.doc
-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非遗漆扇-团建拓展家庭日方案.pptx VIP
- 农村办丧事歌曲100首歌名.pdf
- 大数据导论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