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博拉出血热及疫情的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概述
疫情概况
疾病特征
发现和报告
预防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由埃博拉病毒( EBV )引起,简称EHF
严重急性传染病
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被发现
自1976 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暴发流行后,已在非洲中部形成地方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
出血
多器官损害
病死率高,可达50%-90%;*;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岸的小城雅姆布库突然暴发大规模出血热流行,共发现病人318例,死亡280例,病死率88.05%,主要在医院内传播。该病因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
同时,在毗邻的苏丹南部发生284例病人,死亡151例,病死率53.17%
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基科维特市,发生一次典型的院内感染造成的流行,共发生315例病人,其中医护人员43人,总病死率为81%。
近几十年来,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
并且首次超出边远的丛林村庄,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2014年2月初,几内亚东南部马桑达省出现发热死亡病例,周边省份和首都地区随后也发现类似病例
3月22日马桑达地区采集的12份疑似病例的样本在法国进行了检测,从其中6例病人样本中检测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此次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2013年12月6日去世的几内亚2岁男童,男童死后,孩子的母亲出现出血症状,在12月13日死亡。然后男童3岁的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男童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疫情就此扩散开。
7月初,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西非国家出现埃博拉病例
自2014年7月28日至8月18日,刚果(金)西北部赤道省暴发埃博拉疫情,当地出现24例疑似病例,其中13人死亡。此疫情源自当地村落中一名孕妇,她在分解一只丛林动物后出现症状并被送往当地私人诊所接受治疗,这名孕妇已于2014年8月11日死亡,与其接触的医护人员与丧葬人员随后也出现类似症状。;2014年8月29日塞内加尔发现首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是来自几内亚的一名大学生。
截至8月26日,西非疫情累计报告病例3069例,死亡1552人,病死率50.6%
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有机构和专家认为,因为防治松懈,该疫情已有失控的危险;*;*;国 家;*;*;持续时间长,感染人数多
播散范围广,规模比较大
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
暴发或散发,无明显季节性
特定人群,尤其是医务人员感染严重
据WHO统计数字,2014年2—8月的近6个月来,共有225名医务工作人员被查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约130人死亡
成年患者为主;贫穷、战乱,卫生条件差,病后不能及时就医
当地医院条件简陋,缺医少药,医源性感染病例多
个人防护意识淡薄,个人防护装备匮乏,多名医生感染
防治松懈,缺乏处置经验
当地生活习惯、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及宗教信仰影响
疫区人口稠密
跨境活动频繁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患者
我国内地发现的留观病例情况:
截至2014年8月29日15时,我国内地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累计报告留观病例30例,其中已经排除的23例,仍在留观的7例
入境前来自的国家分别为:尼日利亚24人,利比里亚2人,几内亚、刚果、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各1人;*;丝状病毒科,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埃博拉病毒5种亚型
扎伊尔型
苏丹型
塔伊森林型
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
本迪布焦型
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病毒对热抵抗力:中度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
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
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
在非洲大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与接触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不无关系
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
灵长类动物(猩猩、猴子等)
;宿主动物:目前认为是狐蝠科的果蝠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转诊病人——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
;气溶胶传播:吸入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