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防护林的作的用.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防护林的作的用

水土保持林学;水资源:短缺 过剩, 调节方法: 水库、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 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 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与水的关系实质;第一节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一)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4)干流量 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干流量。; (5)林内降雨量 林外降雨量去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 林冠通过雨量 林冠滴下雨;(1)林冠特性 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 枝叶量:多少 湿润程度:干湿 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 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 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0 10 20 30 40 50;树种与截留率;(2)降水量和林冠截留 ; (3)降水性质和林冠截留 同样数量的降水量,当降水性质不同时,截留数量相差很大。 当雨水冲击力很大时,林冠就有可能承受不了。 另外,由于“附加截留”的存在,林冠的总截留量有可能超过林冠的饱和截留量的那个极限值。附加截留指的是对于历时长的降水在这个阶段中枝叶体还将水继续蒸发到大气中去,它由湿而变干,这样一来又增加了截留雨水的潜力,这种因蒸发而增加的截留称为“附加截留”。;(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 一次降水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段愈长,则通过较长时段的蒸发,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总结:林冠截留的作用;二、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文中的作用 1. 枯枝落叶层* 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地表特有的一个层次);枯枝落叶层的两种分层方法;2.枯枝落叶层作用: (1)截留、吸收部分降雨; 1kg枯枝落叶可吸收2-4kg水分,最高可达其6倍。 (2)彻底消灭降雨动能,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4-9m/s降雨,可将小土粒击溅60-90cm高,1.5m远; 雨强50mm/h,每公顷雨滴产能相当于625压力,可在1h内使17.5cm厚土层跃至90cm高86次。 山地水保林很少完全郁闭,枯枝落叶层防止溅蚀发生。如南方马尾松纯林扒掉针叶后的影响。 (3)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0年天然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层下渗速度达125mm/分。 ;2.枯枝落叶层作用: (4)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滤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流量和削弱洪峰的作用; 1cm厚枯枝落叶层,地表径流速度是裸地的1/6; 付辉恩在祈连山试验(1978-1981):枯枝落叶层地表径流速度为0.824m/min;150~170年生苔藓层为1.348m/min, 滞流削峰的局限性:对孤立洪峰或常年洪峰明显,对连续洪峰或超大洪峰作用仅25-30%。 (5)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12-15m宽林带每年可沉积泥沙5-7cm,生物篱。 ;①枯落物的水容量* 单位干重枯落物所能吸收的水分的数量,一般用它干重吸水的百分数或相当的降雨毫米数表示。 LC(%)=SL/WL×100% LC(mm)=SL/(ρ·AL)×10 Lc-水容量;SL-截留降雨量(g); WL-枯落物干重(g);ρ-水的密度(g/cm3); AL-样本面积(cm2)。 ;则干重为WL的枯落物截留量If : If=WL×LC 影响水容量的因子: 枯落物的组成:叶90%以上 分解程度 ;②枯落物的数量;③枯枝落叶的干燥程度;枯枝落叶的水容量;三、水分在森林土壤内渗透储存和移动 1.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不同森林类型涵养水源的机能与土壤物理性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