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基因工程的坏涅本概念和原理
基因工程
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讨论4个问题:;第一章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1、基因定义的发展;年 G.J.Mendel的豌豆杂交试验;摩尔根(1866—1945);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诞生;;2、基因的现代定义
基因从化学上来说,指的是一段DNA或RNA顺序,
该顺序可以产生或影响某种表型(genotype,phenotype),可以由于突变生成等位基因变异体(体细胞父源和母源;正常和突变基因);从遗传学上来说,基因代表一个遗传单位,一个功能单位,一个突变单位。;;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人-Berg
1972年,Berg用E.coRⅠ切割SV40DNA和λphageDNA,经过连接组成重组的DNA分子。Berg是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人
2)第一个取得基因工程成功的人-Cohen
1973年, Cohen Group将E.coli的tetr质粒psclol和nersrR6-3质粒体外限制酶切割,连接成一个新的质粒,转化E.coli,在含四环素和新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出了terrNer,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转移。这是基因工程史上的第一个克隆化并取得成功的例子,这一年被定为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Berg等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Biochemical method for inserting new genetic information into DNA of Simian Virus 40:circular SV40 DNA molecules cotaining lamda phage genes and the galactose operon of Escherichia col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9:2904-2909, 1972”,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第一个重组体构建; 当获得二聚体SV40DNA后,Berg等就证明了环状DNA被内切酶切成线性DNA后能够重新环化,并且能够同另外的分子重组。
于是他们进行第二步的实验就是从λdvgal DNA中制备含有E.coli的半乳糖操纵子DNA,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重组连接,并获得成功。; ;Boyer and Cohen;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3)1976年 美国南旧金山由博耶和斯旺森建立世界上第一家遗传工程公司;4)1980年 开始建造第一家应用重组DNA技术
生产胰岛素的工厂;;(一)理论上的3大发现:
1)20世纪40年代,Avery发现了生物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2)20世纪50年代,Watson-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搞清楚了生物遗传物质的分子机制。
3)20世纪6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式:
DNA→RNA→Pr,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43。;(二) 技术上的3大发明:
1)“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明
(1)20世纪40-60年代,科学家们就为基因工程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但是面对庞大的dsDNA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把它切成单个基因片断。
(2)当时的酶学知识已有相当的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已发现的酶能完成这样的使命。
(3) 1970年,Smith和Wilcox在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fuenzae)分离纯化了HindⅡ,取得了突破,为基因工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技术基础。;1970年,从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到一种限制性酶 ;2)载体(“交通工具车子”)-基因工程技术诞生的第二个技术准备
(1) 有了切割与缝合(ligase)基因DNA的工具,还得有一个车子将重组DNA送到宿主细胞中去。
(2)1946年起,Lederberg就研究细菌性因子(F因子),50-60年代相继发现了R因子(抗药因子),CoE(大肠杆菌因子)等质粒。
(3)然而,直到1973年Cohen才能将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使用(至今一直是基因工程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载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二个技术准备。;3)逆转录酶-1970年Baltimove和Temin等同时各自发现了逆转录酶,打破了遗传学(生物学)中心法则,使真核基因的制备成为可能。(原因如下)
(1)真核基因组庞大而复杂, 不易制得基因图谱。
(2)即使有了基因图谱,因为真核基因有内含子,不能在原核表达系统剪接出mRNA,没有成熟的mRNA就不能得到相应的产物。
(3)经过逆转mRNA→cDNA(complementory DNA)文库要比基因组文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