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 - 耳鼻喉科
儿科-五官科小儿口腔溃疡外治法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白矾2克巴豆2克雄黄0.4克将三药捣如膏状,分成35粒,用时取药一粒放于胶布中间,贴于印堂穴,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或发泡用5%碘酊外涂防止感染.一般一次即愈,最多三次可愈.[经验心得]小儿口疮验方用棉签沾蜂蜜少许再沾蒙脱石散涂患处,或者蜂蜜与蒙脱石散调匀口含,一般3-5天即愈!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且小儿易接受![经验心得]儿童老眨眼可用定瞬汤现代医学对儿童多瞬症(即老眨眼)强调停看或少看电视,以及心理治疗,这对本病的防治确有重要意义。其实在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就有了本病,只不过现在眼科门诊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已。中医学对此病早有较深的认识与对证治疗经验。儿童多瞬症属中医“目扎”范畴。中医认为引起“目扎”的主要原因为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用眼过度,暗耗阴血,日久致脾虚肝旺。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如果肝经火旺,肝阴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涩不适,开合失常,即患“目扎”。对于儿童多瞬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与气与津液的化生关系,以益气养津,补益肺脾,消积导滞,清肝明目为治则,拟加减定瞬汤治疗本病,经数十年上百例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白洋参3g,莲子3g,白术3g,空青6g,白花蛇舌草6g,独脚金3g,决明子3g,夏枯草3g,桑叶3g,万寿菊3g,甘草2g。其剂量可随儿童年龄的大小适当增减。使用方法:将诸药置于一肚大口小透明容器中,加水约350ml,加温。患儿取坐位,微低头,睁眼,让头部临近药液容器口附近,视蒸气的浓烈程度随时调节头部与药液容器的距离。为使药气不致过于外散,应以布巾蒙头。熏浴时间为15~20分钟。如果不方便,也可取药物上清液温洗双眼5~8分钟,另取药液50ml内服。病情较轻者,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每日2次为宜,20天为1疗程。加减定瞬汤中白洋参为清补之品,能益气生津,补益肺脾;莲子、白术能健脾;白花蛇舌草、独脚金能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决明子、夏枯草、桑叶、万寿菊能平肝明目,后两味药兼能疏肝经风热;空青为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极力推崇的治眼圣药,并被列为营养药物之上品,除含有眼部组织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铜、锌等微量金属物质,并可引经通络;甘草可调与诸药。本方法通过口服治本,另通过薰浴眼睛局部,使药物直达病所(灶)治标,标本兼治,则病告痊愈。治疗过程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出现,说明本方法高效、安全,且简单、方便,易于推广。本法还有助于防止眼睛本身发生病变,如视疲劳及屈光不正等。(张世绍河南省安阳市眼科医院)[经验心得]小儿流涎食疗方小儿流涎,俗称小儿流口水,较多见于一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其断奶前后。婴儿长到六个月龄以后,身体各器官明显地发生变化。此时婴儿所需营养已不能局限于母乳,要逐步用米糊,菜泥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辅食品来补充。有些母亲用母乳喂养小儿到15个月以上才断奶,断奶后再喂辅食,这样的小儿脾胃比较虚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这时候小儿流涎发生率最高。小儿流涎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达半年以上,如调理医治得当,一般一个月内可治愈。现介绍两食疗方供年青的父母参考。1、赤小豆100克,鲜鲤鱼一条500克。将赤小豆煮烂取汤汁,将鲤鱼洗净去内脏,与赤豆汤汁同煮,放黄酒少许,用文火煮一小时,取汤汁分三次喂服,空腹服,连服七日。2,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鲜的更好),水65O毫升。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分三次服食(一日),空腹服,连服七日。(董德伍)巧选药茶疗小儿流涎王惟恒流涎俗称流口水,婴幼儿最为多见。正常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因为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不完善,加上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因此,小儿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乳牙的出齐与月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这时,流涎也会自然停止。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流口水,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小儿脸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与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儿。二是小儿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小儿流口水。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与并发其它疾病,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有少数小儿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应去医院明确诊断。在中医看来,小儿流涎的原因有脾脏虚寒、脾经蕴热两种情况,其基本病机是脾失摄津。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下列药茶调治,简便易行,疗效颇佳。脾脏虚寒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姜糖神曲茶:生姜2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代茶随量饮,或每日分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