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05年辛亥革命时期在东京创办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水运和航空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报刊有哪些作用? 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通达民情,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 * * 近代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衣服 饮食 住房 风俗习惯 西餐、面包、咖啡、 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物资缺少 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程 西式的住宅、中西合璧 安居工程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女装(旗袍)男装(长袍、西服、中山装 服饰多姿多彩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 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的 民主思潮涌入中国; 内因:①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通过近代以来的 战争和交往,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 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②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 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人民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 维新派 革命派 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 一、铁路和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2、近现代铁路交通的发展: 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 3、近现代公路交通的发展 (1)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2)民国时期,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 1、水运 (3)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2、航空运输: (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空中客车A380 冯如,旅美华侨,1909年,他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在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同助手携带两价飞机返回祖国,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任广东政府飞行队队长。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杰出的飞行家。 1、电报在中国 (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在中国 (1)19C80S,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1896年戊戌变法时期于上海创办,维新派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 1905年辛亥革命时期在东京创办,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 原《青年杂志》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上海创办,资产阶级激进派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_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