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碳整合和环境设计实践
低碳整合与室内环境设计实践
Low-carbon Integrated and Interior environment design
谭睿光Tan Ruiguang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分析人与人造环境、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环境建造与运营对自然及人的潜在影响。提出以低碳整合的方法来思考人造环境的设计与建造,使绿色低碳与功能、经济、健康、美学形成良性循环,在创造健康的室内微观环境的同时,提倡节能减排、保护自然。
关键词 低碳 整合 系统 生态
Abstract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nature, explore the influence from the activities of building. Advance a theory of Low Carbon Integrated Method to help thinking the design and building of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method insist to integrate low carbon design with function, economy and aesthetic, thus to promote carbon reduction and protect nature ecology, create a harmony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Keywords Low-carbon zero-carbon Integrate system measure ecology
人造环境是人与荒芜自然之间的一道屏障,是人类的保护伞。这道屏障创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使人获得稳定、舒适的环境的同时,保持与自然的亲密联系。然而人造环境从建造到消亡整个阶段,不断的向地球索取,也不断的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图1)。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地球资源会枯竭,污染的环境最终通过辐射、空气、食物等环节影响人类健康。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诱发更多的极端气候、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可以说人造环境对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有相当部分责任,结果发现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占了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1]=原料碳排放量+加工碳排放量+运输碳排放量+使用碳排放量+销毁碳排放量。要设计真正意义的低碳环境,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要更完善,协调能力更强。比如说考察建筑材料的碳排放时,不仅仅要考虑这个材料是否可再生材料,还要考虑这个材料从采集、运输、加工、组装、再利用等整个循环链条的碳排放。竹子材料本身是非常好的可再生材料,但是人造竹板相对于普通的木质板材来说,如果其加工的程序更加多、使用的粘合剂更多,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它未必是最环保的,但是利用原竹就不一样了。另外,像欧洲这些国家远离竹材原产区,大量进口竹材产品也未必环保。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评估体系)中有一条例是关于建筑原材料的来源:“在所用的所有建筑材料和第12类(家具)材料及产品中,至少20%是在项目现场半径500英里范围内制造。”在全生命周期思想引导下,建筑材料近年来朝集约化发展,比如保温隔热与装饰一体化材料,这减少了现场施工的程序。全生命周期的零碳建筑环境评估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欧盟目前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当今设计师面临的最大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就是,如何了解所选用的产品对能源利用、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真实影响[] []:,《》,年,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