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修改世界古代历史人物漫谈之明成祖朱棣.ppt

修改世界古代历史人物漫谈之明成祖朱棣.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世界古代历史人物漫谈之明成祖朱棣

读下面一首诗,猜一历史人物. 天子戍边问几能?数击蒙古赛惊鸿。 西洋六下宣明令,四海宾服向北京。 大典修成心意满,幅员得似汉唐同。 徐达有婿堪如此,名将林中愈有荣! 准备充足 奇人谋士道衍辅佐 李景隆出卖朱允炆 朱允文的的将士没有战斗力 朱棣从朱权手中得到了一直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朵言三卫” 朱棣运气好 第四次北征,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无仗可打,鞑靼王子也先土干(金忠)来归。 第五次北征,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无仗可打,七月十七日永乐帝驾崩于榆木川(内蒙古多伦),享年65岁。 永乐帝五次亲征,有巩固边防的需要,但后三次无功而返,亦与其生理和心理有微妙关系。有力抵御了蒙古诸部侵扰,加快了民族融合,但大规模劳师远征,耗费惊人,且远征带有压迫和掠夺的性质。 明代越南分北、南两部分,北部称安南(交阯),南部称占城。自秦至唐末,安南归中国管辖。安南是大明的藩属国。 安南内乱,国王陈日煃被杀,黎氏篡位,陈天平面见永乐帝,要求“迅发六师,用章天讨”。后陈天平被邀杀,永乐帝大怒,决心平安南。 永乐四年七月,朱能率大军征安南,后朱能病逝,张辅代为统领。永乐五年五月,平安南,设交阯布政司。 永乐六年六月,安南叛乱,沐晟为征夷将军讨安南,为象阵所败。再派张辅二次征伐安南,中途被召回伐蒙古。永乐九年,张辅三伐安南,至永乐十三年事平。“恶本未尽除,守兵不足用。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 明成祖发大兵征安南,军事上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是对安南的治理却不成功,致使安南反叛一直不得平息。宣德二年(1427),明军撤回,安南接受明朝册封,两国又恢复了正常的友好关系。 经济: 1.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2.治水江南,疏浚吴淞。疏通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1.营建北京城 2.疏通大运河 3.大修武当山 4.筑永乐大钟 5.创明十三陵 6.金陵大报恩寺 1.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2.西北设哈密卫 3.西南封赠乌斯藏 白教“大宝法王”、花教“大乘法王”、黄教“大慈法王”。 4.经营南海诸岛 命名“永乐群岛”、“景宏岛”、“马欢岛”、“费信岛”、“郑和群礁”“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在奴儿干都司建立前后,1403—1409年(明永乐元年至七年),陆续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滚 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到万历年间(1573—1620年),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 编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世。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