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评选与王夫之结构诗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诗评选与王夫之结构诗评

《明诗评选》与王夫之的结构诗评 朱迪光 摘要 《明诗评选》中的王夫之的评点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有其独特的评点视角。概括地说,王夫之评点的视角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从诗歌的演变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评点,另一方面可以从从诗歌自身的要求来评点。从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这一角度进行诗评,是王夫之诗评的一大特点,但更大的特点是从诗之所以为诗的角度进行诗评。这种诗评可以叫作诗本体观诗评。王夫之的诗本体观与诗歌结构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关系。诗道性情重在道性之情,而王夫之强调诗歌的结构要以“情事为起合”,也就是说诗歌的结构是情感的自然展开。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夫之的诗歌本体观亦是诗歌的结构观,只不过两者强调的有所不同,从诗的本质来说看,诗道性情;从诗的形式来看,诗歌就是情感在长言咏叹中自然展开。 关键词 明诗评选 王夫之 结构 诗评 朱迪光,衡阳师范学院教授,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头人,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船山学。 王夫之,字而农,号船山,是我国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大思想家,一生著述有四百多卷,八百多万字。他晚年著《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一系列诗评。其中《明诗评选》,共选明诗1097首,其中乐府74首,歌行81首,五言古诗230首,五言律诗257首,七言律诗179首,五言绝句63首,七言绝句213首。在众多的明代诗歌选集和总集中是一部富有特点的著作。惜乎,学界对王夫之《明诗评选》研究不多。羊春秋《论公安竟陵绝句八首并序》、许山河《论船山对明代形式主义诗歌理论的批判》对《明诗评选》稍有涉及,专题研究论文只有谭承耕《船山对明诗的评价与研究》和杨松年《王夫之〈明诗评选〉与钱谦益〈列朝诗集〉的比较研究》、张明海、刘再华《王船山论明诗评议》等。这些论文虽都有所见,即使如谭承耕先生探讨比较全面和系统,但仍免不了某种套子或框框式的研究。如谓王夫之重特殊的风格或艺术标准,王夫之受正统的儒教诗教的影响等等。因而,《明诗评选》的研究大有可为。 《明诗评选》中的王夫之的评点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有其独特的评点视角。概括地说,王夫之评点的视角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从诗歌的演变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评点,另一方面从诗歌自身的要求来评点。首先我们考察王夫之从诗歌的演变发展角度进行的评点。王夫之在《明诗评选》卷六评杨维桢《送贡尚书入闽》时说: 宋元以来,矜尚巧凑,有成字而无成句,铁崖起以浑成,易之不避,粗不畏重,洵万里狂河,一山砥柱矣。观其自道以杜为师,而善择有功,不问津于夔府之杜,“苑外江头”“朝回日日”诸篇,真老铁之先驱,又岂非千古诗人之定则哉。杜云“老节渐于诗律细”,乃不知细之为病,累垂尖酸,皆从此得。老铁唯不屑此一细字,遂夺得杜家斧子,进拟襄阳老祖,退偕樊川小孙,不似世之学杜者,但得其咋醋眉、数米舌也。集中肥劲已甚者,往往不乏,要不掩其本色,若鸿雅风流,骀宕生色,又岂俗儒之敢议邪。 在此,王夫之是结合宋元以来诗歌创作的风气尤其是学杜的风气来评述杨维祯的诗歌创作。王夫之在评刘琏《自武陵至丁郭舟中杂兴》时说: 国初诗有直接魏、晋者,有直接初唐者,后来苦为伪建安,伪高、岑、李、杜,一种粗豪抹杀,故末流遂以伪元、白,伪郊、岛承之,而泛滥无已,不可方物矣。如孟藻此作,杂之王、骆、沈、宋中,尤觉积薪居上,正使何、李鞭心不得形似,况历、昌以降,吾楚之言诗者乎。 在拟古的潮流之中,刘琏此作可与唐代的王、骆、沈、宋相比。仍是将诗歌置于诗歌创作的大流变之中进行评价。 王夫之诗评固然喜欢联系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但他的视野更多的还是放在明代诗歌的演变发展。王夫之评王稚登《古意》时说: ……正、嘉以后,五言古体败裂已尽,于鳞云唐无五言古诗,不知彼党中人更无一字,总由怒气嚣张,傲僻 绞,假建安为护过之名,标风骨为大雅之迹,百年以还,愈趋愈下。乃至竟陵,尖陋俚劣之言,亦欲上参陶、谢。…… 王夫之称“百年以还,愈趋愈下”,明确指出明代诗歌的发展趋势。王夫之评李梦阳《青石子》时说: 此亦自关性灵,亦自有余于风韵,立北地于风雅中,恰可得斯道一位座。乃苦自尊已甚,推高之者又不虞而誉,遂使几为恶诗作俑,亦北地之不幸。要以平情论之,北地天才自出公安下,六义之旨亦堕一偏,不得如公安之大全。至于引情动思,含深出显,分胫臂,立规宇,驱俗劣,安襟度,高出于竟陵者,不啻华族之视侩魁,此皇明诗体三变之定论也。乃以一代宗工论之,则三家者,皆不足以相当。前如伯温、来仪、希哲、九逵,后如义仍,自足鼓吹四始。 王夫之对前后七子、公安、竟陵都予以讥刺,但在此指出在他们之前有刘伯温(基)等,后有汤义仍(显祖),明代诗歌的发展并不是愈后愈差。 从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这一角度进行诗评,是王夫之诗评的一大特点,但更大的特点是从诗之所以为诗的角度进行诗评。这种诗评可以叫作诗本体观诗评,或叫作诗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