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后碰撞阶段构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的证据.pdfVIP

天山后碰撞阶段构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的证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山后碰撞阶段构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的证据

维普资讯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00) — - , _ _ 一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 区域地质调查大 队,乌鲁术齐,8300]1) 内窖提要 中国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形成于石炭纪一二叠纪裂各地质 背景之上 ,其 中段 已 发现著名的式可布台富铁矿床 以及伴生的一系列铜矿点,成矿 围岩 为浅变质岩系 。笔者根据近年研 究 ,确定该古矿岩系实际是 区域性挤压构造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带 ,其 中云母 片岩 的绢云母经 Ar/s Ar定年,获得坪年龄 220.6±3.4Ma和等 时线年龄 220.7士6.6Ma。这一成果揭示天 山山脉在后碰 撞地壳演化阶段,经历 了晚三叠世构造热事件的改造。 美薯词 晓三叠世事件 动力变质带 Ar/”Ar同位紊年龄 天山山脉 位于新疆伊犁盆地东南缘的天山山脉阿吾拉勒 山,主要由石炭纪和二叠纪火山岩系及少 量侵入岩构成 。一般认为,该区域在古生代晚期属于裂谷环境 “,并且与天山东段的雅满苏晚 古生代中期拉张型陆缘岩浆岩带同为火山岩型铁矿成矿有利地段,式可布台(新源)和雅满苏 等火山岩型铁矿床都赋存于其中0]。 阿吾拉勒山中段 曾划分出一套中泥盆统一晚泥盆统坎苏组 (D}_ )地层0 ,其东起玉希奠 勒盖达坂 附近 ,西至铁木里克一带 ,延伸约 130km,宽2~8km(图 1),主要 由中一酸性火山喷 发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 。该岩系下部层位发育一套原岩为火山岩的低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 , 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及片岩。在式可布台和铁木里克一带,这套岩系普遍含有赤铁矿层 ,因此 , 被确定为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迄今的文献多认为该变质岩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坎苏组的时代始终存在争论 ,命名者仅依据前人资料将其置于中泥盆世一晚泥盆世 。随着 区域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 ,因无法进行区域地层对 比,又没有发现属于泥盆纪的确凿证据 ,坎 苏组一词被放弃 ,相关地层根据岩性对 比划归下石炭统大 哈拉军山组 (Cd) ,但在变质程度 和含矿性等方面均与标准的大哈拉军组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地处天山腹地,附近又未见确凿的 前石炭纪地质体 (图 1),所 以这套变 质岩系形成与演变的研究 ,对于重建天 山地质演化历史和 确定相关矿产的找矿方 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阿吾拉勒 山中段动力变质岩带的厘定及构造变形 笔者 1991、1996和 1997年先后在独库公路玉希奠勒盖达板和式可布 台矿区进行 了野外 注;本文为 国家305]哽目(缩号 969150703)、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重点项 目(缩号和原地质矿产部濂部地质重点项 目(编号 9,5Ol203)共 同资助 。 ①周 申喜等.新掉幅 (1tz0万)地质田及说明书 1995. @ 白光群辱.托库孜 ,库马 ·拉克幅 (1:20万)地质目及说明书.1975 本文 1998年 4月收到 ,5月改 回t周簋编辑。 维普资讯 地 质 论 评 l998年 实地考察和相关室 内初步研究 .确定原 “坎苏组”为一套韧 一脆性断裂形成的构造岩系,阿吾拉 勒山中段动力变质岩带就位于其中的式可布台 玉希奠勒盖一带 。 I_1 动力变质岩带的平面展布及变质特征 该带呈近东西走向延伸,长度约 100km,宽度仅 lkm左右 。南北两侧与火山沉积岩系之 问,均以脆性断裂相隔 (图 1),地质构造特征在不同地段也不尽相 同。 东段玉希奠勒盖 达坂 一带 ,动力变质 岩带风化堆积后宏观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