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生活人的认从识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1、实践的含义;1. 实践的含义:;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三峡电站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税务体制改革
6 蛟龙号深潜海底进行科学考察;实践主体;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点);[情境探究];实践的主体;充满“诱惑力”的月球;(2)、实践具有能动性;探究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总设计师黄江川;对号入座;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与其他”实践”观什么不同;(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画了一幅《斗牛图》,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一次,他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
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为什么发笑。牧童就笑着说:“牛在角斗的时候,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的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戴嵩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是唯一的: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镜头二:走进科学;;主观认识;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
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例证; 思考:人们对宇宙、事物的认识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片散播。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
50多岁的妇女卢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
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
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生产实践的需要
(节约劳动力);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个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