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做投资.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逆向思维做投资投资做了十几年,深深体会到人弃我取、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7月2日广州宣布汽车限购时,当天汽车股纷纷跳水甚至跌停。回头一看,汽车股半年来已经平均上涨了30%,而市场却是下跌的。再看看这几年每年表现最好的板块,2010年的工程机械、2011年的银行、2012年的地产,同样都印证了“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有效性。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但却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而品格是无法学的,只能在实践中磨炼出来。投资上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尽管他们对此的表述各不相同。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邓普顿说,“要做拍卖会上唯一的出价者”。芒格说,“Invert, always invert”(“倒过来想,一定要倒过来想”)。卡尔伊坎说,“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巴菲特说,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逆向投资,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买入,毕竟,“不接下跌的飞刀”这句话是无数人遭遇了血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个下跌的股票能否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看估值是否足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应了可能的坏消息。估值高的股票本身估值下调的空间大,而且这类股票的未来增长预期同样存在巨大下调空间,这种“戴维斯双杀”导致的下跌一般持续时间长而且幅度大,刚开始暴跌时不宜逆向投资。过去两年,A股计算机行业的许多“大众情人”在估值和预期利润双双腰斩的背景下持续下跌了70%就是例证。现在这些股票从成长股跌成了价值股,反而可以开始研究了。其次,看所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例如零售股面临的网购冲击、新建城市综合体导致旧有商圈优势丧失、租金劳动力上涨压缩利润空间等问题就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因此其股价持续两年的大幅调整也是顺理成章的。不过,现在大家都把零售当作夕阳产业了,行业反而有阶段性反弹的可能,尽管大的趋势仍然是长期向下的。第三,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贝尔斯登和雷曼的股价下跌直接引发债券评级的下降和交易对手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这种负反馈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因为有政府的隐性担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存在这种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资。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逆向投资,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产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比之下,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是,作为投资者,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中。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的较好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还记得十来年前,我刚入行没多久,公司的基金经理们都是些铁杆的价值投资者和逆向投资者--在疯牛病的恐慌中买入了麦当劳的股票,之后数年麦当劳的股价上涨了5倍,那是我逆向投资的第一课。再看看这几年发生的瘦肉精事故、三聚氰胺事件和毒胶囊事件,对所涉及行业的都没有产生持久的或者致命的打击,对行业销量的负面影响一般只持续2、3个月,相反,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事故发生后进一步上升,因为人们购买时更加看重“大牌子”了,毕竟龙头公司比起小厂家更有资源和动力去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再看看在香港上市的台湾某饮料和快餐品龙头,去年因直接卷入塑化剂事件股价从6元跌至3.6元,事件过去后,今年股价最高涨到10.4元,翻了3倍。最近的白酒股因为塑化剂事件大幅跳水,因为事件仍未过去,不妄加评论。但是类似于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逆向投资机会,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有无替代品,若有替代品(例如三株之类的营养品就有众多替代),则谨慎,若无替代品,则积极;(2)是个股问题还是行业问题,如果是主要是个股问题,避开涉事个股,重点研究其竞争对手,即使是行业问题(例如毒奶粉),可关注相对受影响较小的个股;(3)是主动添加还是被动中枪,前者宜谨慎,后者可积极;(4)该问题是否容易解决,若容易解决,则积极,如果难解决(例如三聚氰胺问题),影响可能持续的时间长且有再次爆发的可能性;(5)涉事企业是否有扎实的根基,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品牌美誉度在危机时刻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秦池、孔府的倒台就是由于根基不稳却盘子铺得太大;(6)是否有鲜明的受害者个例,这决定了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持久。当然,白酒除了塑化剂外,短期还有反腐败的利空需要消化,就象以前消化严打酒驾的负面影响一样。至于产能过剩、库存过多和后周期性等问题,长期看对高端酒而言都不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