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复习课(五)
主题复习课(五) 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必背知识】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一个主体 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两种趋势 一种是近代中国落后或反动的经济成分逐渐走向消亡;另一种是近代中国进步的、革命的经济成分虽发展曲折,但具有强大生命力,如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三个原因 西方侵略,政府政策,民族危机。 4.四个表现 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洋务企业、四大家族)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一个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三大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最主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四个阶段 “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必记图示】 【必背知识】 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城市:①衣:“断发易服”、西装、中山装、洋衣洋袜。 ②食:西餐、西式糖、烟、酒、饮料。 ③住:西式住宅。 ④行: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质的变革。 ⑤风俗习惯: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社交礼仪的变化。 农村:落后、封闭。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 ①轮船运输业: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②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中国铁路诞生。③公路: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④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开始。 (2)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2)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必记图示】 【必背知识】 一、准备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三项准备 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 2.四项举措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一个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两个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5.三项成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二、曲折前进(1956~1978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一条主线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 (2)失误探索:“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 (1)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一场浩劫:“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3)一个错误: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6.五个经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改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一个目标 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个领域 对内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和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4.五个转变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3届长沙月考)新中国建国初期,在鼓励农村青年扎根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国家还号召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导致这一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太快 B.国家重点扶持农村发展 C.城市就业困难 D.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缓慢 【解题思路】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