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的起源教学内容页.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秘书的起源教学内容页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工作的起源 殷商说:甲骨文诞生,文字的出现为公务文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家的出现导致了公文的 产生。黄帝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帮助其记载国家大事;虞舜的纳言:龙,早晚忠实发布其命令。 母系氏族说: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需要。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1、夏商奴隶制时期秘书工作的真正萌生:夏朝政治——第一个阶级国家,为镇压反抗建立了军队和刑法,设置太史令等官职辅助夏王管理国政事务。 2、西周和春秋战国秘书工作:西周巫史分工,史官地位上升,分工更细,在王左右,记录言行,出纳帝命,从事文书活动,是王的重要参谋助手;并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本——《尚书》。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1、秦汉、魏晋南北朝秘书工作 从汉代起,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明显和激烈,内廷与外朝不断置换,秘书机构变化频繁 2、隋唐宋秘书工作 隋唐三省六部制,秘书机构、制度更加复杂完善。宋朝军政分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二府。 3、辽夏金元秘书工作 4、明清秘书工作 小结——知识点 1、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萌芽于母系氏族时期:活动的主体——人,有意识;有辅助工具——语言;开展活动的场所——氏族公社内部,氏族公社之间,氏族宗教之中;活动内容: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需求——领导者需要对被领导者进行管理 2、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者是史官。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史官担任,负责起草公文,传达政令,记录活动,掌管图法。 3、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是——太史竂,产生于商朝,完善于西周。 4、我国最早的文书珍品是——甲骨文书。 5、我国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本和最早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本——尚书。 小结——机构和人员变迁 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史官担任。西周的秘书工作,在殷商的水平上有所创新和提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都有史官,但史官的职责、地位起了重要变化,御史地位上升,成为国君近旁供差遣的笔墨工作。由于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国君相继设置了一些新的秘书官职,如“尚书、掌书、主书、左徒”等,广招贤人能士,掀起养士热,秘书工作得到充实与加强。 秦汉时期,设有丞相府、太尉和御史大夫辅助皇帝综理国政;汉武帝时,设尚书署剥夺相府权。东汉发展成为直接处理政务的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成为总揽中央的机要秘书机构; 隋唐时期的秘书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三省六部制格局,互相协作和牵制。宋代的秘书工作由枢秘院与中书省分掌;明朝、清朝时期,内阁和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关,综理全国政务。 小结——古代秘书变迁规律 纵观我国古代秘书机构的设置及职掌的发展变化,不难看出秘书部门是国家机关的中枢机构,各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秘书工作。尽管机构设置、官职名称频繁变动,但中央秘书机构一直紧紧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各朝皇帝进行统治的耳目和喉舌,参谋和助手。(重要性) 自秦汉以来,皇帝是封建王朝的绝对权威,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秘书机构及其官员职能处于辅助地位,一旦他们僭越或对皇权构成威胁,皇帝就要设法变动他们。或削弱其职权,或撤换其官员,或解散其机构,或另立新机构取而代之。(辅助性) 于是,2000多年来,中央秘书机构从外廷到内廷的不但置换,秘书官员从内侍到权要的频频升迁也就成了历史规律。任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秘书机构和人员变化无常,但各级各类秘书机构和人员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辅助性质从未改变,秘书工作也从未间断。(普遍性) 小结——古代形成的秘书工作制度 1、公文用纸制度:汉代以前,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竹木、甲骨、绢帛等。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纸张被广泛采用,并取代竹简,成为文书的主要载体材料。东晋末年,太尉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黄纸。南北朝时期,黄白两种纸兼用。唐代规定,凡黄纸一律为皇室专用,官吏不许妄用;征讨性的命令用白麻纸,臣民上书和官府往来文书,只能用白纸。并且文书尺寸要小于皇帝诏敕文书的尺寸。此制度使文书种类易于识别,外观整齐,利于文书处理和保管。 2、公文缮写制度:指文书所使用的书体和缮写要求。秦代以小篆为主,汉代以隶书为主,魏晋南北朝始用楷书,兼用行书。楷书和行书的出现魏秘书人员缮写文书提供了方便,一直通行到现在。对文书的缮写要求,各代有严格规定:要准确无误,注重时限。延一日笞50,延十日徒一年。凡改动处,要加盖印章以示负责。保证了公文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3、公文的判署、签押制度:是指主管人员在文稿审定后写上“可、闻、依、同意、批准”等简短的评语(判署),并在文稿上亲自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签押)。签字用行书称行押,用草书称花押。签在首尾纸缝之间称押缝,在文尾称押尾。此制度增强了主管官员的责任心,也增强文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4、文书用印制度:印章是权力和信用的标志。印章使用始于商周,史称“玺”,用金玉铜银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