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 * * * VCM concentration in the workplaces atmosphere between 1986-2006 (mg/m3) year Sample num mean Max Min 1986 120 267.97 3962.00 0.50 1987 108 212.23 1562.00 0.50 1988 114 89.34 921.00 0.50 1989 86 104.9 1929.00 0.50 1990 88 39.53 1766.00 0.50 1991 96 38.96 560.80 0.50 1995 41 145.54 1436.00 2.79 1996 44 168.40 1867.07 2.79 1997 44 241.41 4330.00 2.09 1998 44 75.59 616.00 0.86 1999 44 365.53 2553.00 1.39 2000 44 230.84 1090.80 1.39 2002 44 8.90 97.50 0.60 2003 44 7.36 89.20 0.80 2004 44 7.84 78.30 0.60 2005 44 7.10 69.80 0.50 2006 88 6.49 198.10 0.50 (二)氯乙烯 vinyl chloride(VC) 毒理 1. 吸收及分布: 氯乙烯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液体氯乙烯亦可经皮肤吸收,吸收的氯乙烯以肝、肾最高,皮肤、血浆次之,脂肪最少。 七、高分子化合物 * (二)氯乙烯 ClCH=CH2氯乙烯 H2C―CH-Cl 氧化氯乙烯 (1-氯化氧乙烷) O ClH2C-CHO 2-氯乙醛 cys-S-CH2-COOH S-羧甲基半胱氨酸 cys-S-CH2-CHO* S-甲酰甲基半胱氨酸 G-S-CH2-COOH S-羧甲基谷胱甘肽 G-S-CH2-CHO S-甲酰甲基谷胱苷肽 ClH2C-CHOOH* 2-氯乙酸 cys-S-CH2-CH2OH S-(2-羟乙基)半胱氨酸 N-Ac-cys-S-CH2-CH2OH* N-乙酰-S-(2-羟乙基)-半胱氨酸 HOOC-CH2-S-CH2COOH* 硫代二乙酸(*由尿排出) 谷胱甘肽 CO2 NH3 氯乙烯在体内的代谢 七、高分子化合物 * (二)氯乙烯 vinyl chloride(VC) 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 主要为麻醉作用,小鼠吸入10min 最低麻醉浓度为199.7~286.7g/m3 (7.8%~11.2%)。 最低致死浓度为573.4~691.2g/m3 (22.4%~27%)。人麻醉阈浓度为182g/m3 。 多见于意外事故大量吸入所致。 七、高分子化合物 * 处理原则 1.急性中毒处理 (1)应立即将中毒患者撤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皮肤污染者可用5%醋酸溶液清洗皮肤,再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冲洗;眼部受污染,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2)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可以吸氧,必要时可辅以人工呼吸,给予呼吸中枢兴奋药及强心、升压药物等。 (一)概述 *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处理 1)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 5.0g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溶液80~100ml加维生素C2.0g静脉注射。适用于轻度中毒病人。 2)亚甲蓝(Methylene Blue,美兰)的应用:常用1%亚甲蓝溶液5~10ml(1~2mg/kg)加入10%~25%葡萄糖液20ml中静注,1~2h可重复使用,一般用1~2次。 (一)概述 * * (4)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5)中毒性肝损害的处理。 (6)其他:对症和支持治疗,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法或用人工冬眠药物并加强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等。 (一)概述 * 2.慢性中毒处理 慢性中毒患者应调离岗位,避免进一步的接触,并积极治疗。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一)概述 * 中毒预防和控制 1.改善生产条件,改革工艺流程 2.重视检修制度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4.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工作 (一)概述 * (二)苯 胺 理化性质 苯胺,又称阿尼林、氨基苯等。化学式C6H5NH2,分子量93.1。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易挥发,具有特殊气味,久置颜色可变为棕色。熔点-6.2℃,沸点184.3℃,蒸气密度3.22g/L,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等。 * 接触机会 苯胺主要由人工合成,自然界中少量存在于煤焦油中。苯胺广泛用于印染业及染料、橡胶硫化剂及促进剂、照相显影剂、塑料、离子交换树脂、香水、制药等生产过程中。 (二)苯 胺 * 毒理 苯胺可经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