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虫害防治

農業概論?作物蟲害及防治概論一、昆蟲的 (一直接為害 二間接害 二、蟲害防治概論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二害蟲管理的策略 (strategies) 三、害蟲管理的技術 (tactics) (一)農業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三)化學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費洛蒙、誘引劑誘殺防治 (六)不育性昆蟲防治 (七)法規防治 害蟲管理的制定 結語 參考文獻 研究昆蟲與人、畜、農作物及其產品等一切與人類經濟利益有關的昆蟲的科學,也稱經濟昆蟲學。人類抵制蚊、蠅、蚤、蝨等的騷擾,作為疾病媒介的危害性;自從有了農業,人類就不可避免的要和農業害蟲作鬥爭。應用昆蟲學包括有益資源昆蟲的利用、蠶學和養蜂學、醫學昆蟲學、獸醫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森林昆蟲學以及都市昆蟲學。 農林昆蟲 包括農業昆蟲學和森林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是研究與人類所需要的食物、纖維及一切動植物生產及產品有關的昆蟲學科;研究林木及其產品有關的昆蟲的是森林昆蟲學。隨著國際貿易,增加病蟲傳播的可能,應加強檢疫。林木是多年生的,森林是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其害蟲組成相對較為穩定,大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有一定之規律性,發生其和發生量的預測預報容易準確,但一旦失控,由於面積過大往往措手不及。農業害蟲的寄主植物大多是當年生的,或一年幾熟;隨著作物種類,種植及耕作制度之改變,害蟲種類結構和種群間的數量比即隨之改變,在這種不穩定的生態環境中,很難發揮自然控制的效能,以致害蟲大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較難掌握,預測難度較大。 從40年代以來,防治農業害蟲曾一度單純依賴化學農藥的局面,當時對挽回作物損失起了重大作用。但隨之出現了害蟲產生抗藥性、農藥使用非標的生物受害 (尤以授粉昆蟲之傷害)、土壤和水域受污染、農產品殘毒等一系列問題,迫使人們從新研究治蟲對策:一面改變農藥的性質 (如重新強調易於分解的人造或天然農藥)、改變施藥方法;一方面強調綜合治理,從生態系研究入手,在宏觀上作出最優化的防治對策。 一、昆蟲的 目前全世界已知之昆蟲種類約有 80萬種,而實際的蘊藏量,保守的估計有3~500萬,更有人估計 3~ 5000萬。在眾多的昆蟲中,和人類有直接害、益關係者雖僅佔少數,但仍為生態系中重要成員。如水棲昆蟲為食蟲性魚類之重要食餌,而陸棲昆蟲則為多種食蟲性鳥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等之獵物,訪花性昆蟲又為顯花植物之蟲媒;腐食性昆蟲以衰弱木、老朽木為食物而促進森林中之新陳代謝,淘汰更新,對腐爛植物體,落葉之分解還原作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糞食性、屍食性昆蟲則對動物排泄物、屍體之搬運分解有不可忽視之作用。珍稀及大型美麗之蝶蛾與甲蟲等為極重要之觀光資源,蟬、螽蟴、蟋蟀等之鳴聲亦可吸引人們聆聽。因此在維繫生態平衡中,昆蟲實有其不可替代之地位。 昆蟲之所以為害蟲,除直接為害人類的蝨、蚤、蚊、蠅類等衛生昆蟲外,直接取食為害人類栽植的作物,造成人類經濟損失的昆蟲,也是人類眼中的大害蟲。有些昆蟲對人類具直接經濟價值,如膠蟲的蟲膠可提供作為塑膠的原料、蜜蜂作為花媒及其蜂蜜產物等。有些昆蟲為肉食性或寄生性,可捕食害蟲或寄生在害蟲體內令其死亡,而保護農作物,有些則為腐生性,可幫忙分解死亡的屍體,如麗蠅,這些昆蟲對人類而言,牠們是益蟲,其中膠蟲的蟲膠不再提供作為塑膠的原料後,膠蟲被放任於野外生活,造成果樹的受害,而又被歸在害蟲之列。因此,昆蟲是害蟲或益蟲,端賴對人類經濟的影響情況而定。 昆蟲依其行為及取食偏好性的不同,為害農作物的部位也略有差異,害蟲對農作物的為害部位分為根、莖 (樹幹、枝條)、葉、花及果實。害蟲為害農作物的方式,可分為直接為害及間接為害: 一直接為害 昆蟲利用口器取食或產卵管將卵產在植物組織內所造成的傷害,稱為直接為害。 二間接害 因分泌物或攜帶植物病原菌造成植物生病者,如蚜蟲、木蝨、介殼蟲等昆蟲分泌蜜露導致煤煙病、木瓜輪點毒素病、柑桔黃龍病等,此種間接造成的傷害,稱為間接害。 蟲害防治概論 農業生態系是一個不穩定的生態系統。若沒有小心應用適當的技術來管理農業生態系,該農業生態系很容易就瓦解,例如農藥長期不合理的使用。為了提高農業產值,我們必須應用適當的管理技術來管理我們所建立的農業生態體系,讓農業生態系統能夠永續利用與經營。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早期害蟲防治是採用一種或幾種可以增加害蟲死亡率為重點的防治措施,很少考慮到各種防治措施間相互作用的影響,更不用談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或對環境品質影響的關心。 40 年代 DDT、BHC、有機磷劑等化學藥劑相繼問世後,由於其廣效、速效、成本低廉、使用簡單等優點,大獲一般人的青睞,他們認為化學防治是解決害蟲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法,傳統防治方法自此被忽略。直至 60 年代,因長期連續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引起害蟲對農藥產生抗性,害蟲天敵及授粉昆蟲被大量毒殺,促使害蟲再猖獗,次要害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