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doc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 短二篇--《名二子说》《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中言实词的含义,熟读并背诵。 2复习“说”和“记”这两种体的特点。 3通过读感受苏洵为两个儿子取名所体现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新。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寄寓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学习散家苏洵的一篇代表性散——《名二子说》,体会这位父亲为儿子取名字的良苦用心。 二、作者简介。 苏洵,北宋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今属四川)人。27岁才发愤读书。仁宗庆历七年举进士不第,归将所写全部烧毁,刻苦攻读数年,大有长进。后到了京师,经欧阳修推荐,名声大振。一生仅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安县主簿等小官。参与修礼书,编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六国论》为其散名篇。 三、解题。 对于“说”这种体我们都不陌生,在初一我们曾学过《爱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种体的特点。 “说”是议论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事或一种现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 四、诵读并正音。 轮 辐  仆  辙 五、理解。 1我们先看看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车字旁”,都与车有关。 2了解古代的车,知道“轼”“辙”和古代的车都有什么关系。 (教师出示挂图)古代的车是木制的。它由车轮、辐(即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直木条)、盖(用遮阳防雨的车盖)、轸(车厢底部的横木)等组成,这四项是古代车的主要组成部分。“轼”则是车厢露在外面的扶手横木。而“辙”则是指车行后车轮的印迹。 3作者为什么要以此给他的两个儿子命名呢? 理解重点依据以下实词: “若”“虽然”“去”“惧”“不外饰”“由”“是”“仆”“毙”“免” 4通过理解内容,你对“轼”和“辙”这两部分有何新的认识? 由于古人乘车是立乘,所以如果没有了“轼”,那么车就不再完整了。而对于车行后的印迹“辙”,根据下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车翻马死则都与这个印迹无关。 理解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一片希望。 父亲之所以给他的儿子起这样的名字,是由于苏轼从小就豪放不羁,不善于外饰,他担心苏轼会因此遭祸,所以苏洵给他起了“苏轼”这个名字警戒他。而对于苏辙,他处事平和淡泊,深沉不露,苏洵预料他会超然祸福之外,所以给他起名为“辙”,希望他安度一生。 六、知识拓展,了解“大小苏”。 苏轼:北宋诗人、词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21岁中进士,曾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政治上不满王安石变法,和旧党意见也有分歧,故新旧两党执政时,均自请离开朝廷,任地方官多年,最后被贬至惠州等地。是一位全才作家,诗、词、散造诣都很高,代表了北宋学的最高成就。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一代豪放之风,对后代很有影响。散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如《赤壁赋》等。 苏辙:北宋学家。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9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晚年定居许州颍川(今河南许昌)。政治态度与其兄相同,学创作自幼受父兄影响,风与其兄接近。擅长各种体,以书信和亭记最为出色。有《栾城集》。 七、熟读背诵。 八、小结。 通过本的学习,我们更加认识了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就连名字这样的生活细节他们也能煞费苦心,表达无限的希望,那么请大家从考查自己的名字说起,做一次家庭采访,写下令自己感动的记录,让我们大家彼此交流。 第二时 一、导入新。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苏洵的《名二子说》,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长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大家还记得他父亲的担忧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散《记承天寺夜游》。 二、复习有关“记”的体的特点。 三、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2正音。 遂 寝 藻 荇 四、理解。 1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签书公事”。这篇一开头就记“夜游”之时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四年了。中哪句话交代了他“夜游”的兴致缘由?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请同学们注意“欣然”的意思是高兴的样子。 “入”字用拟人修辞,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地走进门和他做伴,作者把无情感的月光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也衬托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夜游的地点选在承天寺呢?(请选用原回答。)他又为什么唯独找了张怀民做伴?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当时张怀民也被贬黄州,二人的心境相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二人的心境相似,遭遇相同。“相与步于中庭”,可见两人关系甚笃。 3作者仅仅用了18个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