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17张).ppt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1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17张)

…… 面对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想到它轻盈背后的那份执著。在曾经的茧壶中,蛹在黑暗中默默地吞噬着,一口 口从不言放弃,终于穿越了生死的界限,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为自己迎来一片自由的天空,让生命得以绚烂无比。 时间 项目 鸦片战争前后 民国初年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衣 食 住 社会 风俗 一、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鸦片战争后 四大阶段 时间 项目 鸦片战争 前后 民国初年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衣 长袍马褂布衣 西服、中山装、旗袍、学生装、裙子、长袍、粗布衫 朴素单调 服饰多姿多彩 食 传统饮食地方特色 西餐、面包、咖啡、西式的糖、烟、酒 食物简单、凭票供应 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菜篮子”工程 住 深宅大院普通民居 西式的住宅、花园式的楼房 住房拥挤 陈设简单 安居乐业、“安居工程” 社会 风俗 传统旧俗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总体特征 沿袭传统、变化不大 中西合璧 新旧并存 朴素简单、总体较低 丰富多彩、安居乐业 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题点拨:社会生活跟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衣食住)属于物质范畴、习俗属于精神范畴,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 晚清时期 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住了女性的曲线 民 国 时 期 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女性服装开 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清朝时,中国女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鸦片战争后,女子服装有何变化? 材料一:女子服装的变化 思想的改变 材料二: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 ——孙中山对改造服装的提议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子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穿西装或袍褂,丧礼时在臂上围黑纱;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 民国初年 衣 西服、中山装、旗袍、学生装、裙子、长袍、粗布衫 总体特征 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时代特征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以“衣”为例) 国内: 政:政治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戊戍变法);政府法令明令禁止; 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思:自由、平等、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传统观念打破 国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入侵: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 假如你和若曦穿越:回到民国时期北京的一所学校,看到几个进步青年正在宣传《临时约法》;学校的墙上贴着几条标语,写着、“断发易服”、 “实业救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深圳速度” ;旁边几个女学生正在读着一则报纸上的消息:“北京某学校的女学生,自修室的桌上,雪花膏花露水的数目,竟比钢笔和墨水瓶的数目,要多两倍!”随之,大家哈哈大笑。若曦想你陪她去买衣服。以下在当时不可能买到的是: A.中山装 B.学生装 C.旗袍 D.布拉吉 E.列宁装 请你以你的历史智慧告诉若曦,上面场景那里出现 了问题?并且跟若曦解释衣服不能买到的原因。 穿越看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解题点拨:注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分为两个阶段分析:成立初期(50-70年代)、改革开放后。 列宁装 布拉吉 50年代 年画:《劳动模范》 70年代 80年代以后 时间 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衣 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 服饰多姿多彩、颜色五彩缤纷 总体 特征 朴素简单、总体较低 丰富多彩、安居乐业 时代 特征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以“衣”为例) 政:新中国成立;中苏关系;文革; 经:生产力水平不高;“一五”计划物资紧缺; 思:政府号召;个人崇拜;衣服式样、习惯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政府法令政策的推行;外来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科技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课堂小结 3、思想感悟: 我国近代从农业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是在列强侵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迫中断的情形下进行的,因而是痛苦的;但在痛苦地咬破闭关自封的茧之后化蝶,获得新生,从近代走向现代。 鸦片战争前后沿袭传统、变化不大;民国初年中西合璧、保留民族特色;建国初期朴素简单、总体较低;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