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专题复习2014
古代诗词鉴赏 中考专题复习: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 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木兰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 义无反顾。 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因为这两句诗已经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仍蕴含着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人们,引起人们共鸣,因而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特点:一、鉴赏的诗词均选自课内。 二、考查的形式是主、客观题;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较新题型:比较赏析①诗词与诗词②诗词与古文文段 题目分值:约6分 鉴赏诗词的要求、方法与步骤: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3、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4、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5、了解作品的表达技巧。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考点①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④⑤ (6分) 步骤一(景) 步骤二(境) 步骤三(情) 这首诗勾勒了 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 象。 创造了开阔、气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