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介绍

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结果 可视化环境下的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与解释 二、地震勘探工作流程 1 * 三维地震数据体剖面的动态预览 解释成果展示 二、地震勘探工作流程 测井资料解释成果 二、地震勘探工作流程 设计井 唐南探区沙一上构造图 大港油田王26井区孔2-4顶界构造图及有利区块 解释成果的可视化显示 显示设备是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配置,包括高档多图像通道的投影系统如Barco投影系统和高精度显示屏幕系统(如右图),主要 有平面型(F1at Screen)、柱面型(Cylindrical Screen)、球面型(Spherical Screen)、圆锥型(Conical Screen)、折叠型(Folded Screen)、立方体型(Cubic Screen)等多种多样。 三维可视化--实现完全浸入式显示环境—Computer Aided Visualization Environment-CAVE 三维可视化--头戴特制眼镜、手握交互设备进行层位追踪 可视化工作环境 一、油气勘探方法与程序 二、地震勘探工作流程 三、地球物理勘探发展历程 应用化学专业油田生产认识实习 三、地球物理勘探发展历程 1、典型的发明专利 2、我国物探事业发展历程 3、新中国重要勘探发现井 应用化学专业油田生产认识实习 1914 Mintrop的机械式地震仪 1917 Fessenden地震方法专利 1921 地质工程公司的地震反射勘探 1923 Seismos在墨西哥和得克萨斯折射勘探 1925 扇形激发;电子折射地震仪;无线电通信 1926 反射相关法 1927 井中速度观测 1929 反射倾角爆炸法 1931 相遇折射剖面;井口检波器;车载钻机 1932 自动增益控制;互换式滤波器 1933 每组多个检波器的使用 1936 Rieber声波仪;可回放地震记录 1939 闭合回路法验证闭合程度 1942 记录剖面;混频 1944 大规模海上勘探;大组合 1947 肖兰导航海上勘探 1950 共中心点方法 1、典型的发明专利-地震设备及方法技术 1951 中程无线电导航 1952 模拟磁带记录 1953 可控震源;落体重物激发 1954 连续速度测井 1955 可动磁头 1956 模拟数据集中处理 1958 合成地震记录 1961 模拟反褶积;速度滤波 1963 数字记录 1965 空气枪震源 1967 海上拖缆的深度控制;数字地震处理 1968 二进制增益;数字偏移技术 1969 速度分析;移动卫星定位 1971 瞬时浮点放大器 1972 地表一致性校正;三维地震观测 1974 野外数字化;VSP技术 1975 地震地层学;亮点技术 1、典型的发明专利-地震设备及方法技术 1976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射线偏移成像 1978 二维叠后偏移 1979 一维波阻抗反演;剩余静校正 1980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解释工作站 1981 3D偏移速度分析;?~p变换 1984 AVO;DMO;2D层析成像 1985 3D叠后深度偏移 1986 多拖缆勘探;洋底电缆技术;井间地震技术 1986 3D层析成像; F~X域反褶积技术 1988 横波勘探;三维数据体自动拾取 1989 倾角和方位角显示;地震属性;时移地震 1989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神经网络技术 1990 声波拖缆定位;GPS定位;盐下成像技术 1991 小波变换处理 1992 地震层序地层学 1994 流体参数与地震参数 1、典型的发明专利-地震设备及方法技术 1994 常规各向异性处理 1995 三维相干体技术;垂直电缆技术 1996 随钻测量技术;地震横波震源 1997 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1997 定向井与水平井探测设备与技术 1998 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系统 1999 谱分解解释方法;反VSP方法 1999 弹性阻抗反演;光纤检波器 2000 可视化显示技术;多属性波形分类 2001 3D转换波数据体的矢量分解 2002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VR技术 2003 角度域共成像道集处理技术 2004 三维可视化解释系统 2005 微地震监测;海上时移地震监测 2006 高密度采集技术 2007 各向异性波场正演与成像 1、典型的发明专利-地震设备及方法技术 从发明专利看物探方法与技术的发展 (1)地震资料采集方面:组合、多次覆盖、海上定位、可控震源、空气枪、三维地震观测、横波勘探技术、洋底电缆技术、井间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技术、垂直电缆技术、随钻测量技术、微地震监测等。 (2)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反褶积、数字滤波、速度分析、地表一致性校正、偏移成像技术、小波变换、各向异性处理、多波多分量处理技术、角度域共成像技术。 (3)地震资料解释方面:合成地震记录、VSP技术、亮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