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柬之书《文赋》成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陆柬之书《文赋》成因

试论陆柬之书《文赋》成因当我们阅读唐代书家陆柬之所书《文赋》时,会发现此作品以行书为主,偶尔出现草书,人们往往称其为行书作品。这个命名显然是不准确的。不过,陆书《文赋》也明显不属于“破体”[1]的范畴。这不免使人产生迷惑。事实上,这涉及到书法史上为人们所忽略的“集古”现象。 “集古”又叫“集古字”。从史料记载来看,最早的“集古字”现象是梁朝时的《集王千字文》,但已散佚而无法领略它的风采。之后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唐高宗咸享三年(672年)僧人怀仁花费二十多年集王羲之书法而成的《集王圣教序》,可以说在书法领域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影响,一时“集古”风气随之兴起。一般来说,“集古”有两种形式,一是“集古而有所创变”,如米芾、王铎等人即是代表;二是不知变通、“胶柱鼓瑟”的“集古”形式。目前学界对前者进行关注研究较多,而本文所讨论的唐人陆柬之《文赋》,则是属于后一种“集古”形式。 一 陆柬之(585-638),苏州吴县人,初唐大书家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崇文侍书学士。其书法初学其舅虞氏及欧阳询,后习“二王”,传世作品为《文赋》、《五言兰亭诗》。从这两件作品可以看出陆柬之对右军书法的钟情之至。关于陆柬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有翔实的记载: 陆柬之,吴郡人。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仪郎,虞世南之甥。少学舅氏,临写所合……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668-670)已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达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然工于仿效,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入能。[2] 张怀瓘认为陆柬之隶、行入妙,章草入能,然工于仿效,劣于独断。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侯开嘉先生更是认为陆柬之《文赋》“毫无个性,其用笔和结体照搬二王,对每字每笔力求有来历,否则帖上不取,有如在集字,造成了字与字之间无呼应,分行布白不协调。”[3]本文采纳张怀瓘及侯开嘉先生的观点,并认为陆柬之《文赋》应属于“集古”的范畴。 《文赋》的文词为西晋陆机所作,陆柬之年轻时读此文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笔力不逮而“玷辱”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晚年书名显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陆柬之把书写陆机《文赋》当做毕生的一件极其虔诚的大事来对待。应该说作为陆机的后人,陆柬之书写《文赋》是“别有用心”的,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的。而其历史背景,则是唐太宗主持修纂《晋书》。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在文艺上亦拥有远见卓识。从贞观二十年(646年)始,唐太宗主持编纂《晋书》,期间亲自为司马懿、司马炎、陆机、王羲之写了传论。他高度赞扬陆机“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4],褒扬王羲之“详察古今,严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5],径直地将二人树立为文艺界的标杆,把他们推举为文艺界的最高水平。对此,侯开嘉先生在《王献之遭遇唐朝》一文中分析道:“从陆机、王羲之的史论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传达了他四个方面的政治态度:一、对南方士族的安抚。二、表明李世民是华夏正统的继承者。三、这是李世民以儒家思想治国的一种体现。四、推出文艺标准,树立楷模典范。”[6]唐太宗之所以推举陆机、王羲之,首先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然而此举却在文艺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与陆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使王羲之的书风与陆机的文风俨然成为风尚。由此可知,陆柬之学习王羲之书法与推崇陆机《文赋》,当是受到这股风尚的熏染。 二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中记载:“昔文武皇帝好书,有特赏虞世南,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7],由此可以看出陆柬之作为皇帝身边讨论与鉴赏书法的近臣,他是能够看到内府珍藏的王羲之真迹,以及其舅虞世南家中藏的王羲之作品。在其特殊动机的驱动下,陆柬之悉心地学习王羲之书法,这点我们可以从《宣和书谱》所载陆柬之有《兰亭诗》、《临王羲之兰亭叙》作品来予以印证。[8]清人项穆曾说: 陆柬之得法于世南,晚擅出蓝之誉。予尝见其所书《兰亭诗》,无一笔不出右军,第少飘逸和畅之妙尔。 [9] 项氏称陆柬之《兰亭诗》完全恪守王羲之之法。同样,被后人评为“陆帖第一”的《文赋》,元人李倜跋认为:“笔法皆自兰亭中来,有全体而不变者,识者知之耳。”[10]又,清人孙承泽跋曰:“柬之所书则精绝一世,字字员秀,脱胎于《兰亭》而带有其舅父虞永兴之员劲,遂韵法双绝。”[11]从上述题跋中可知,《文赋》与“王字”有着莫大的渊源关系。笔者特选取《文赋》中的20字与“王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陆柬之《文赋》中有相当多的字,无论从用笔、结字都与《兰亭》极其接近,虽然字形上不及《兰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