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人生以趣味为根底
“趣味和根底”作文指导
一、题意分析
材料的关键词是“趣味”和“根底”。考生必须围绕这两个词进行诠释、发散。第一个发散点:什么是趣味?趣味包括哪些方面?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第二个发散点:趣味做根底到底妥不妥?除趣味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人生根底?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枯燥、寂寞、痛苦……这些有没有积极意义呢?
中国文化提倡要耐得寂寞,要吃苦拼搏,要在寂寞中做到轻财、律己、量宽、戒奢、清心寡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敢坐板凳十年冷,任尔东西南北风”;需要“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著,提倡毅力与自制,提倡寡欲平淡,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过去,人们常常把“趣味”意识形态化,被当作“资产阶级情调”,正如诗人于坚所说:“我们从小就告知,要使自己的一生有意义,语文老师布置作业,题目一定有过:记有意义的一天。这种教育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结构。而有意义的,又往往是意识形态所批准的部分。这使人丧失了对无意义的、私人生活的记忆。”
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沉迷网络游戏,以取笑他人为乐,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是不好。于丹说:“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但情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的;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实际上,古代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古雅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一派怡然之景
1. 没有抓住关键词,不理解“趣味”的含义。
.比如“人生观”、“根底”、“趣味”,并且弄不明白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完全抛开材料的。于是出现了纯粹讨论“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人生观”、“人生的根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有价值的人生”等问题的文章。
“趣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含义是指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如文学的趣味等。另外它也可以是指爱好、情趣、旨趣或兴趣。一些同学把“趣味”等同与“风趣”、“幽默”、“有趣”,对“趣味”的理解不透彻,将其窄化或泛化。也出现一些牵强的解释或套作,将“趣味”偷换成“好奇”、“乐观”“志向”、“毅力”等,并有套题的嫌疑。
由此反映出我们平时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对命题不进行必要的界定,以致表面上看在议论,其实没有明确的观点没有明确的立场,更谈不上议论的深刻。
2.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写作。
误读“你同意这种看法么”:或者说“不同意”,说完也不说为什么不同意就另立炉灶了;或者仿佛受到冥冥中暗示般,直接无视掉材料。前者表面我们的学生在议论文“驳”的方面训练得不够,不知道先破后立更有力度;后者则反映出了学生对议论文题目中的材料的作用并不了解。
很多学生把梁启超的话“拿趣味做根底”抛开,直接表达自己对人生根底或对人生观的看法。如“我认为人生要以快乐(乐观)做根底”,“梁启超用趣味做根底,我则拿坚持(道德、爱、宽容等)做根底”,“相对于趣味,我觉得人生更需要一份执着(谦虚、实干、责任、直面挫折等)”。这种对于“为什么趣味不是根底”未做任何批驳和解释,直接以自己心目的关键词行文,使得文章的套作现象严重。
3.论证缺乏深刻度。
虽然能扣材料关键词“趣味”和“根底”展开文章,但是对趣味的展现多停留在个人生活经验或陈旧的古人事例(李白、苏轼、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对趣味的意义理解空泛,如“趣味让动力永动”,“趣味让世态洞然”,“趣味让人更易成功”等。
4. 论据缺乏剪裁,用例不典型。
举例论证时,例子叙说太长,过多运用叙述描写,且缺乏扣话题的分析。堆积例子,并且不懂得取舍材料,导致论证无力;例子不能证明观点,生搬硬套。比如“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功了,是因为他喜欢钢琴”等等;对例子不加分析。用例不典型,主要体现在用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为例子,插入大段的回忆。而大段的回忆(叙述)又让文章的体裁模糊,不像议论文了。
5. 语言和文体问题。
把议论文写成议论性散文不在个别,散文化的语句不在少数,必须引起老师与同学的警醒,尽快改变这种思维、语言习惯。
生造词句,貌似很有文化,其实不知所云,譬如“根以为乐”、“悦活人生”;有的同学喜欢用单音词,须知现代汉语以双音词表达为主,例如:若——倘若。——我们鼓励、倡导学生运用晓畅的现代汉语写作。
写作文像在回答政治题。比如“我同意梁启超的看法”、“我不同意”,然后大段生硬地引用哲学教材里的话。
(评卷题组长)
(说明:因时间仓促,以上分析可能存在不周,甚至错误,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1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