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历朝党争之一阁部的死斗到楚王案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时间这么长,摊上的事儿也多;但只有张居正改革和党争这两件事对于大明帝国命运有历史性影响。
张居正改革不是主题,无需多说,张居正死后受到彻底清算差点被从坟里刨出来,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一手遮天,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什么是不该管的?不少,只说与本文有关的——铨权,即人事大权。
明代自从有了内阁,一直就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阁臣一般不兼管九卿衙门的事务。具体到铨权来说就是阁臣不能兼任吏部尚书。
大明开国、永乐朝组建内阁,之后直到正德朝才有人破例;但都是时间短暂,有的干脆是新任尚书没到而代管。因此最长的不过俩月,最短的是焦芳,他才干了五天!看上去就是临时工,但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各位记下临时工也有干出名堂的。
高拱改变了这一切,隆庆三年起复为吏部尚书,入阁后以阁臣署理吏部,直到被赶回家还是首辅兼任吏部尚书。高拱回家以后,接任首辅的张居正不用兼署吏部;毕竟他连结冯保,同时掌握了票拟、批红两大权而一手遮天,什么官儿都和张居正没得争。
张居正死了,冯保也倒霉了,各方势力开始就这一大块权力进行重新分配。批红权好说,跟着皇帝干就是了,但原来被内阁侵占权力的各地方各部门有拿回自己权力的需求,这不可避免的要与内阁这个既得利益者发生冲突。
言官们好说,他们是张居正时代最大的受害者,加上自身监察权力的特殊性,因此脱离内阁掌控比较容易。但其他行政部门就不一样了,而这些部门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吏部。
吏部古称天官、太宰,一直就是同级官员之首,天生就高出各部一头,即便在明朝也是如此。从礼仪上说,其他五部尚书与内阁在大道上碰头都得回避阁臣,但吏部尚书有不避的特权。不过如果阁臣太牛B,吏部尚书也只好避避——第一个能够使吏部尚书回避的人是严嵩,之后也就这样了。高拱自己不用避自己,张居正不避不行,他老人家有三十二人的轿子,你要是不避就把你挤到沟里。之后张四维没干多久就回家丁忧,申时行时代来了。
想好生多活几年的申时行并未像几位前辈那么强硬,而当时的吏部尚书是杨巍,这位老兄和申首辅穿一条裤子都嫌逛荡,因此干得十分长久。十一年七月上任,直到万历十八年二月才退休——是嘉靖朝许赞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吏部尚书。在位时间最长的尚书退了,吏部也就进入了走马灯时代。
由户部尚书改任吏部的宋纁准备动手夺回铨权,吏部的一些人事处理也不再征求内阁的意见后上疏,而是直接上报皇帝;在申时行女婿王和锡爵儿子的科场案中宋纁也是态度暧昧。申时行虽然不如前辈们强硬,可也不是好惹的。但是宋纁本人在主持吏部时杜绝请托,惩治贪腐,处置劣官一百多号,虽然得罪了不少人,可不怎么好抓把柄。
申时行不是吃干饭的,没把柄就鸡蛋里挑骨头。这时有一个小官因为输边有功准备升官到詹事府,申时行当即上疏怒斥一个搞钱的怎么能当詹事府这种清流官职?宋纁自然明白首辅大人是指桑骂槐——宋纁此前干了四年户部尚书,天天摆弄银子搞钱。于是宋纁连续五份奏疏辞职,不过万历挽留之下没走成,大概因此被了包袱或者生了气,十九年五月就病逝了。
接任的陆光祖是佛门信徒,有护法的名份。他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张居正的同年,在朝中绝对是老资格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陆光祖一上任就拿回避阁臣这点开刀。但他不会笨得直接去和阁臣们冲撞,而是吩咐手下绕开阁臣,变相地恢复了吏部尚书与阁臣碰头时不需回避的老黄历——连面都没碰,还回避个啥?
第二把火烧到皇帝身上。陆光祖是五月上任,申时行九月回家时密揭推荐赵志皐和张位入阁,万历以中旨召入二人,陆光祖当即上疏表示阁臣需要“吏部九卿科道会推”,中旨入阁这种事儿容易“开狥私植党之门”;因为陆光祖一来说的是祖制,二来也的确在理,万历只好表示“下不为例”。
此时代理首辅的是王家屏,这位老兄正在跟着大臣们折腾争国本,对吏部听之任之。但从日后顾宪成以及东林党对他认同感较高来看,恐怕有上船嫌疑。但无论如何,陆光祖大展拳脚地收拾了一批官员,起用了一批官员——这应该就是第三把火了。
火大了,就容易引火烧身,第三把火烧出事儿了。陆光祖提拔顾宪成没问题——此时顾宪成虽然在吏部已经站稳脚跟,但还不算一盘菜。要命的是起用了申时行和王锡爵的两个对头,结果被万历训了一通不说,文选司从郎中到主事四个人被一锅端,统统被赶回老家。
之后有次会推阁臣,这事儿自然要吏部尚书陆光祖主持,会推结果么……陆光祖排名第一!搞得万历给陆光祖写信说之前你请求会推,那么你自然就应该名列会推之首。这下陆光祖是呆不下去了,只能上疏辞职,万历虽然恼火万分但还是给了面子没批准。但二月万历在批复一份关于会推的奏疏时还是怒斥有人借口会推而徇私,然后在三月份才批了陆光祖的辞呈。
陆光祖回家拜佛去了,但此时吏部已经从内阁手中夺回铨权,对于吏部来说这是胜利,给接任的孙鑨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孙鑨上任依旧从礼仪下手,把陆光祖变相恢复吏部尚书不避阁臣变成了直接恢复——光明正大地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