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地质学家——先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一样的地质学家——先生

不一样的地质学家——丁文江 提及我国的地质学,人们往往只会想到李四光,甚至把地质学和李四光画上等号。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地质学就跻身国际一流。那时三位国际公认的中国地质学先驱为丁文江,章鸿钊和翁文灏,他们三位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地质学后来的大局面,实在功不可没。在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特别是地质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丁文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眼光、百折不挠的科学进取精神、与国际学术界密切交往的宽广胸怀和因此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而且他身上有着一股强烈的科学精神、人格魅力和热情扶持青年、善于管理的领导能力。 丁文江出生于光绪十三年三月初十即1887年4月13日出生于古镇黄桥米巷的一个富绅家庭故其童年有机会接受良好的传统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史,少时便有“佼佼神童”之称。据其兄丁文涛回忆:“亡弟于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五岁就傅寓目成诵阅四年毕《五经》、《四子书》矣。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显示丁文江早年的才学和志趣是他的两篇作文。一篇是在十一岁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汪洋纵恣师为敛手莫能易一字也。”一篇是在十五岁时赴泰兴县城应知县龙璋面试所作《汉武帝通西南夷论》阅卷的龙璋“大为叹异许为国器即日纳为弟子并力劝游学异国以成其志。”异国以成其志。”不过对于传统的教育丁文江本人似不太满意这可从他在中年以后对传统教育忽视体育运动和他对自己的教师的批评可以见证。他在《现在中国的中年与青年》一文中提“三 十年前受教育的青年都是在旧式私塾里读书的。不特一切的新式运动完全没有梦见而且受了‘规行矩步’的影响终年不肯劳力因此‘书生’变这全国最‘文弱’的阶级。”“我十六岁以前没有步行到三里以上学地质的时候才努力学了走路。”“教我书的先生是一位名贡生但是他写封普通信札还不如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写得流畅。”传统私塾教育忽视体育运动这是人所共知的通病。教书的先生写不通信札则应属个别案例可能与泰兴县当时教育的不甚发达有关。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 , 志士仁人为此前仆后继 , 探索救国真理。作为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一员,丁文江放弃了科举入仕之途,决心学习科学以救世济民。1902年,仅15岁的丁文江留学日本,后转赴英国。他赴日留学仅半年多的时间,我们现有的材料甚为稀缺。据《现在中国的中年与青年》一文中丁文江对自己的留学生活略有提及:“我第一次看见中国地图是在日本。”“我第一次学儿何的时候只觉得教员讲的一个点一根线是一种毫无意识的举动。”显然他是应进入了学校读书。留日生活是丁文江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他学习了第一门外语一日语对日本社会文化有了真实的体验和观察。他开始接触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为自己进一步深造做了初步的准备。文江留学英国七年(1904——1911年)其中在英国东部司堡尔丁(Spalding)的一所中学读书两年(1904—1906年上半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半年“选习的大概是文科”:63赴欧洲大陆游历半年(1906年下半年——1907年上半年)。关于这一年的学习情形与他同伴的李毅士有所提及:“他在剑桥大学时受了名师的指导于英文一项竞告完成。他的文字居然于这个时期在一两火杂志里发表。至于他在大陆上居住不特使他对于欧洲政治的观察有了长进又使他的法语可以谈话自如。”64在葛拉斯哥的工科学院预备报考伦敦大学医科一年(1907 年夏至1908年初)、在葛拉斯哥大学三年(1908——1911年)。在葛拉斯哥火学丁文江主修为动物学副修为地质学、天文学。该校档案馆现今仍保留丁文江在校学习的学业档案并在网络版收藏简介中特别说明这一点。检索该校的《学位与奖学金名单》可见丁文江在大学时期的学业成绩优异在动物学:1909年夏季学期获奖章(Medal)和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仅一名)另一学年按学业成绩获二等证书(Second.Class Certificates)排在第14位(共2l位其中一等证书lO名)。地质学(Geology):一次获奖章(Medal仅一名)和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排列第一共12名)一次获一等证书和奖章、欧华奖(MedalCowia Prize)的唯一获得者。天文学(Astronomy):先生获一等证书(First.Class Certificate)。关于自己的留英学习生活丁文江后来略有提及:当前清光绪末年考留学生的时候以人情得着官费的大概在一半以上.当时规定私费学生能够考进外国大学的可以递补官费。我考进了大学而且几次考得第一。但是始终没有得着官费。同时有屡次入学试验不及格而补得两个官费的人。他两年读完六年课程,于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科毕业回国。归国后,在深刻的文化冲突和社会变动中,作为科学家的丁文江,最终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寻求了一个平衡点——“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