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县作家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大县作家多   近年来,富平县一批作家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作家创作了中短篇小说、散文及诗歌等作品。   农民诗人王老九早就说过,“富平是个诗窝窝”。作为一个文化大县,富平人一向热爱文学,即使是在文学式微的背景下,这些在别人看来只是业余作家的人,却始终舍不得放不下手中的笔。正是他们,支撑着富平文学和富平文化的高度和深度。   富平文学圈拥有一个年龄悬殊的作家群,长者年逾八旬,少者二十左右,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字塔式创作结构。   据富平县作协主席杨英武介绍,富平籍作家群创作踊跃,年轻人准备登塔翘首而望,中坚力量身处塔中低头深思寻找方法和路径,临顶老者回首瞰视,并竭力帮助大家寻找捷径,尽量让文友们少走弯路,形成了典型的接力帮扶氛围。“富平籍作家这种相互包容、促进共勉、共争上游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每位作者。”杨英武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本专题重点介绍的几位长篇小说创作者,还有几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同样值得关注。   唐应坤与《流泪碑》   写长篇小说一直是唐应坤的一个梦想,但看到长篇小说出版难、销售难的现实,就一直没有动笔的勇气。   “一个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胡适的这句话,一直在唐应坤心头萦绕。   唐应坤出生于1948年9月,几乎与共和国同龄。他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所有全国性政治运动,尤其是遭遇了“文革十年浩劫”。不是所有的往事都需要回忆,也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值得铭记。“十年文革”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值得铭记的。   1966年6月,唐应坤初中毕业前一个月,“文革”突然爆发。直到23岁,他才当了兵。当兵期间又遇上“林彪事件”,“整军”期间不提干,加上年龄太大,提干泡汤。   高小、初中时,唐应坤作文在班内或年级一直名列前茅。杜鹏程、柳青、高玉宝这些作家,是他的偶像。在部队参加通讯写作学习班,47军140师的宣传科长、《湘西剿匪记》的作者张行对他写的《连长请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为范文讲给学员们。   1974年,唐应坤参加了延安大学主办,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延安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这个学习班里后来涌现出一个大作家――路遥。路遥的出名,对唐应坤触动很大,使他觉得只要坚守梦想,就能拿出作品。   唐应坤的写作,最早可追溯到回乡务农时期。他在县上一个建桥工地政工组管工地广播宣传,同时编辑一份油印的《工地简报》,从组稿、写小评、插图、排版、刻印,所有活路都是他一人所为。后来,在部队以及转业到地方单位,都干着与新闻宣传有关的工作,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第一部长篇小说,唐应坤取名为《流泪碑》。他认为从“文革”之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段历程,要是立个里程碑的话,那就是用人??的泪水写就的,其中既有酸楚的泪,也有喜悦的泪。   《流泪碑》中心内容是讲法治缺失或法律滞后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机制僵化生产力低下是多么的可悲,经济萎缩、市场萧条、生活日用品严重缺乏是多么的可怜。当时畸形的经济机制架构如此:信用社原本是股份制企业,当年却归国营农业银行管理;供销社原本是股份制企业,却要归国营商业局管理;省级的大型农机厂本应企业独立经营,但却强制搞“工农联盟”、“大厂带小厂”等等。唐应坤在书中把这种没有经济效益的经济架构暗喻为“同性恋”现象(不生孩子),结果造成国营商业、国营企业十几年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2000年,农业银行开始实行“内退”(即工龄满三十年或年龄满50岁者)。唐应坤听到此消息后,在全渭南市农行系统第一个报了名。退休后时间充裕,他就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至今出版了杂文散文集《频阳子絮语》(2006年)、长篇小说《流泪碑》(2013年)、诗歌集《荒草丝语》(2016年)。   路西平与《村路》   路西平最早一篇习作,发表在《少年文艺》上。那一年是1985年,他刚上高中。   沈从文、王蒙、韩少功、艾特玛托夫、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中外作家的作品,路西平都看,但他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和柳青的《创业史》。   路西平是《陕西农村报》的记者,经常跑基层。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业余创作,主要写小说以及少量的诗歌。   创作长篇小说《村路》,路西平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有一次我在富平齐村镇某个村采访,触动了我想用文学形式把采访内容表现出来的想法。”这是路西平决定写《村路》的初衷。   在采访时,路西平遇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村民小组在上世纪80年代初集体入股建了一座砖厂,由于地理位置好,土源优质,效益不错。到了90年代,砖厂经营进入低谷,甚至面临倒闭,村里一个能人承包了砖厂,但依然没有起色,曾经一度关了门。承包人带领妻儿下煤矿干了一年,积攒了一笔启动资金,又开了砖厂,总之受尽磨难。到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