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林书诗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欣赏林书诗歌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画堂》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与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赏析提要:这是林散之参加全国书展的作品。超凡脱俗,人书俱仙,是林散之晚年的代表作,先后9次参展著录。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自作诗 画堂》 127×31㎝ 林散之纪念馆收藏“一代草圣”林散之草书条幅《自作诗 画堂》,尺寸为 127×31㎝,约 4平方尺。落款散耳,印有“江上老人”(白文),“大吉羊”(朱文)。水墨纸本,洒金蜡纸带暗格,长锋羊毫笔,焦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全。作品正文内容是:才绿今年草,离离江上村。诗留昨夜雨,春掩画堂门。从 1973年开始,林散之先生每年都有不少草书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大型展览。每次参加展览,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最有影响的有两次。一次是1987年在河南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林散之送展的作品是四尺整幅草书陆游《剑门道中》。 10月28日,《书法报》发表徐本一的文章《绝唱与新调》,文章写道:“通篇行气如虹,一往情深,超越褚墨,使观者但闻一唱三叹浏亮之声,而丝毫不显衰年之容。林老此幅佳构举重若轻,直迈古人,堪为当代杰作。”另一次是1989年8月,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林散之先生选送的就是这幅作品。当时先生身体不好,无法创作,二儿子林昌庚教授便从先生近期作品中选出 10幅,请南京的一些书法行家进行初选,根据不同人的意见与建议,结果选出 4张。还有一张四尺对开条幅是林散之先生 1988年 8月创作的,林教授认为能代表父亲的水平,但是没有被行家选中。于是,林教授就把这一张与行家选中的 4幅作品一共5张字挂在墙上,请林散之先生定夺,结果林老就选中这一幅草书《自作诗 画堂》。这幅参展作品与林散之其他作品不一样。第一,用的不是生宣纸,而是洒金蜡纸。这种纸的表面光滑,不吸墨,很难写。第二,用的是焦墨,林散之先生没有用最拿手的淡墨。《书法报》第 11期发表舒蒙的文章,题目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文章说:“在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面前,评委们团聚一圈,品评赞赏”。“沈鹏同志提着林老作品的下端两角,端详良久。从评委们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一时沉浸在欣赏的美妙氛围之中。”人们常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个人拥有很高的技术或专业水平。古代道士炼丹一般用木材或煤炭做燃料,这些燃料的火焰一般都是红色的。燃料中含有碳、氢等元素,燃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供氧不足时部分碳粒没有完全燃烧,随着上升的气流进入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烟。在高温下燃烧的碳发出红光,就是我们看到的火焰。如果供氧充足,绝大部分碳都被燃尽,燃料中的氢就会参加燃烧。氢燃烧的温度更高,发出蓝色的火焰,道士称这种蓝色为青。炼丹炼到炉里发出全是青的火焰就算成功了,所以说是“炉火纯青”。我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自作诗 画堂》(局部)在洒金蜡纸上出现的凝重而焦渴的墨线,虚灵中醒豁着浓烈的蓊郁的气息。这幅《自作诗 画堂》可谓林散之暮年难得之神品,人书俱老,人书俱仙。其境界超过了赵朴初评价的“散翁当代称三绝,书法尤矜屋漏痕。老笔淋漓臻至善,每从实处见虚灵”。也超越了林散之自己认同的“老来风格更天真”的意境。如作品第一行“八八年”中的“八”,如果后面没有“年”字,恐怕没有人敢说是八八。又如“绿”字也是超出了常规,当年参加全国书展时就有评委提出,不是“绿”字,“绿”的偏旁不是这种写法。评委魏启后先生看到‘绿’字,简而化之不禁大声赞叹:“林老敢这样写,而别人可能不敢,这正是修养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