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生虫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

13? 寄生虫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 ??? 许多寄生虫感染均伴有外周血及局部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以组织(血)内寄生的血吸虫、肺吸虫、丝虫、旋毛虫、猪囊虫和棘球蝴的感染及内脏幼虫移行症较为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属非特异性免疫成分,但常作为一种效应细胞与特异性抗体和(或)其它非特异性成分一起,对侵入的寄生虫起杀伤作用,参与寄生虫肉芽肿的形成以局限来自寄生虫的毒性物质,并对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起调节作用,同时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 13.1 ? 嗜酸性粒细胞的来源及其主要特征 13.1.l ? 来源 ?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及多谱系集落刺激因子(multilineage-cotony-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作用下,由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EOS在骨髓内成熟后停留3~4天,进入血液数小时后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结缔组织,在肠道及呼吸道固有结缔组织中尤为多见。EOS在结缔组织中存活时间为8~2天。EOS在人体全身各组织分布数量的比例是300(骨髓):1(血液):100~300(结缔组织)。 13.1.2 ? 主要特征 13.1.2.1 ? 表面受体 -3细胞表面C3bi受体(CR3)和低亲和力IgE受体(FcεRⅡ)的表达,从而增强IgE依赖的EOS介导的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细胞毒作用,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激活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性。 13.1.2.2 颗粒 在EOS中,EOS的颗粒最具特征性意义。人体EOS的颗粒有三种类型,即: 13.1.2.2.1 特异性颗粒 此颗粒呈椭圆形,长径0.5~1.5μm、宽径0.3~1.0μm。在成熟EOS中约有20个左右。具双层膜,内含电子致密的结晶状髓质。结晶的周围有电子密度低的基质。故常称为类结晶颗粒。 13.1.2.2.2 小颗粒 此种颗粒较小,直径为0.1~0.5μm,圆形,有膜包绕,内容均匀。富含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而在特异性颗粒中,很少含此两种酶类。 13.l.2.2.3 包含体 较典型的结晶颗粒稍大,看不到确切的包围膜和特征性的结晶状髓质,偶见有电子致密的物质呈离心式样如阳光四射状,故称包含体。这种颗粒在患各种疾病伴发EOS增多症病人的EOS中常可见到。 ? 组织化学分析,颗粒髓质中含有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MBP),颗粒基质则含有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c protein,ECP)酸球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及酸球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EPO)等毒性蛋白质。对侵入的病原体包括寄生虫及机体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另外颗粒中尚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酯酶D等,参与对I型变态反应的调节。 13.1.2.3 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性 EOS是可活动的,能通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炎症区域。EOS具有趋化性,并且是其附着、吞噬寄生物的先决条件。对EOS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即酸球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ECF),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 13.1.2.3.1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的趋化性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可产生C3a、C5a、C567对EOS有趋化作用,称之为补体衍生的酸球趋化因子(eosinophilchemotactic factor derived from cornplement,ECF-C)。 13.1.2.3.2 过敏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趋化性物质 ? (i)过敏症的酸球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 of anaphylaxis,ECF-A)此种物质见于人、豚鼠和大白鼠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在活体,它与C5a同时存在有协同使EOS趋化的作用。它的氨基酸序列为缬-甘-丝-谷和丙-甘-丝-谷,人工合成的这种多肽类已证实有EOS趋化活性,且与高度纯化的天然ECF-A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趋化能力。EOS与ECF-A或C5a培育后,出现EOS对继续用这种ECF的反应性减弱,称之为EOS的灭活。用ECF桝较用C5a的EOS的灭活作用更完全和迅速。这提供了一种对游走细胞的捕获机制学说,即细胞被吸引到趋化因子存在部位后,由于对进一步的趋化性刺激无反应而留在炎症部位。 ? (ii)组织胺(histamine) ? (iii)脂性酸球趋化因子(lipid ECF) 由肥大细胞所释放,在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脂氧酶产物如白三烯B4(LTB4)、过氧化羟花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