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与金文中成的运用来看古歌诗之用韵及四言诗体的.docVIP

《周颂》与金文中成的运用来看古歌诗之用韵及四言诗体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颂》与金文中成的运用来看古歌诗之用韵及四言诗体的

《周頌》(1046-977 B.C.)這一說法基本代表了現代學術界一般看法,雖微有異同。西文研究著作中,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認為在《周頌》裡,有些詩歌沒有押韻,有些部分押韻,是所謂的“自由韻律體系”(Free rime system)夏含夷(Shaughnessy)在“From Liturgy to Literature: The Ritual Context of the Earliest Poems in Book of Poetry”夏含夷又推論此詩為在“禮儀進行時所吟誦”的禱祝之詞。日本學者松本雅明指出在〈周頌〉三十一篇裡,歌頌文王的有七篇,如加上〈清廟〉這一篇則為八篇;歌頌武王(1046-1043 B.C.)有四篇,如加上〈雝〉,則為五篇,歌頌成王(1042-1021 B.C.)的有三篇,后稷、康王(1020-996 B.C.)、大王各一篇。認為也是周初宗廟祭祀的作品。並且推測在祭祀中活動中,有些角色扮演的類似早期戲劇表演的行為。其中有些詩是工祝的角色所歌誦的,有些則是神保所歌誦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推想。在松本看來,〈清廟〉這首詩就是神保所歌誦的。而其他各篇或為神保所歌,或為工祝所唱,其時代也是在西周初年。以上諸家都以金文為依據,對〈周頌〉年代作合理的推斷。 筆者在〈「万(萬)舞」與「庸奏」:殷人祭祀樂舞與《詩》中三頌〉認為商代甲骨文和《詩》《書》《春秋》三傳等文獻中所說萬舞和庸奏,最初都在商代祭祀中用於迎神娛神。「庸」與「頌」古音同部,聲紐相近,庸本是商代樂鐘之名,甲骨文中其字形作「?」,也是當時一種祭祀禮樂之名,而周人在學習商人之禮樂文化時,既採其用其體式,又需標榜獨立性,故有頌這種詩歌音樂舞蹈體式。筆者認為: 商周嬗代之際,周人的文化及其音樂文明是落後於商的。僻處西陲的「小邦周」作為商的屬國,雖然在軍事崛起之後,東向戰勝了曾經是其宗主的「大邑商」,但是在文化上尚處於弱勢。所以在文化上周人對商的態度是一方面是要學習、吸收其文化,另一方面郤是又要加以限制和改造。限制是出於畏懼,改造是為標榜自身的文明程度。正是在這樣一種心態下,商代祭祀中所用的庸奏、庸舞和万(萬)舞,才被吸納和改造成周人的禮樂,並又加以重新命名,這也許就是所謂「周頌」的由來。 這首詩應繼承了商代在禮儀活動中作為祝禱之詞的一些元素,這些商代的詩,一般都以「庸」(=頌)作為主要的伴奏樂器。而《清廟》大概便為周早期模仿商頌之作。關於〈周頌〉的成詩年代,筆者原來基本上也同意諸家的看法,認為〈周頌〉基本上成詩於周初武、成、康、昭時期。但是這一看法現在看來是基於詩歌的內容、用韻、語句特徵所作的一個表面粗疏的判斷。 近年來筆者在研讀金文和和《詩經》的過程中,發現在〈周頌〉這部分有兩個問題值得特别關注:一個是〈周頌〉中的成語成詞的問題;另一個是用韻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實際上牵涉到西周早期的祭祀用語,由不規則向規則的方向發展,並由雜言向四言固定化的過程。〈周頌〉中許多詞語在兩周金文中都有對應的辭例,有時學者或以為是金文引用詩句,但實際上,並非引詩,而是金文和詩經都在用當時成語,如「以雅(夏)以南」、「日就月將」、「旻(日、敃)天疾威(畏)」、「出入(內、納)王命」、「不敢怠(迨)荒(遑)」(或曰不敢妄【荒】寧)、「夙夜匪(篚、不)解」、「式宴(匽)以衎(侃)」等,率此類也。而這些成語實際也是周人早期宗教活動中逐漸形成。《詩.周頌》諸篇在使用祭祀成語的過程中,又有句式逐漸變得規則,向四言形式發展,同時又有一種入韻化的傾向,而這種入韻的傾向,又與金文銘辭,特別是編鐘銘文逐漸變得規則,並且入韻,幾乎可以說同步的。也就是說,大約都是在西周中期共王(922-900 B.C.)時期以後,〈周頌〉詩篇中的許多成詞或成語運用,與西周銅器銘文上嘏辭是相同的。〈周頌〉中有些詩如〈清廟〉、〈維天之命〉、〈維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將〉、〈時邁〉、〈思文〉、〈豐年〉、〈訪落〉、〈敬之〉、〈小毖〉、〈酌〉、〈桓〉、〈賚〉諸詩中都偶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式,與其合金文銘辭而參之,則兩者都是當時宗教活動中常用語詞,而這些語辭在西周中期以後也逐漸開始由雜言向四言化發展,並且定格為成語。 另外一點就是在詩經各部分中,〈周頌〉有一個異於其他部分的顯著特點就是其中很多詩都不入韻,據王力的擬音,全篇基本上無韻的詩有〈清廟〉、〈維天之命〉、〈昊天有成命〉、〈時邁〉、〈臣工〉、〈噫嘻〉、〈武〉、〈小毖〉、〈酌〉、〈桓〉、〈般〉等。其中〈昊天有成命〉、〈時邁〉、〈武〉、〈酌〉、〈桓〉、〈般〉至少其中數篇極有可能是周初創製的〈大武〉樂章的歌詞。王國維曾解釋說其詩不入韻是因為〈周頌〉的聲調較緩。這個解釋是不盡人意的。以西周金文與〈周頌〉諸詩比讀,我們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