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章精矿脱水
第3篇 精、尾矿处理
第9章 精矿脱水
(1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包括固体散粒物料中水分的性质、脱水方法和脱水流程。
2、沉淀、浓缩,包括沉淀浓缩的基本原理、浓缩机。
3、过滤,包括过滤原理和过滤设备。
4、干燥,包括干燥原理及设备。
第1节 概述
使固体物料与水分离,以降低湿物料中水分含量的作业叫做脱水。
一、脱水的目的
1、降低产品的水分,满足用户和运输需求。
2、洗水再用,节约用水。
3、洗水闭路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二、固体散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精矿水分通常有四类:
1、重力水分
固体颗粒之间空隙中的那部分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硫代的水分,叫做重力水分。它是物料中最容易脱除的水分。
2、毛细管水分
松散物料的颗粒与颗粒之间有许多孔隙,孔隙较小时可发生毛细管现象,水分子保留在这些孔隙和孔隙度有关,孔隙度越大可能保留的水分越多。毛细管水分根据所采用的脱水方法和毛细管直径的大小,只可脱除一部分而不能全部脱除。
3、薄(bao)膜水分
由于水分子的偶极作用,将在固体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层水化薄膜,这部分水分叫做薄膜水分。这是较难脱除的水分,即使采用强大的离心力也很难脱除。
4、吸湿水分
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把水分子吸附在它的表面上,并通过渗透作用达到固体颗粒的内部。附着在颗粒表面的水分叫吸附水分;渗透到颗粒内部的水分叫吸收水分,二者合称吸湿水分。即使用热力干燥的方法也不能把它全部除尽。
三、脱水方法和脱水流程
1、脱水方法
(1)重力脱水:重力脱水可分为自然重力脱水和重力浓缩脱水。自然重力脱水是利用物料颗粒表面水分的重力作用而脱水,如斗式提升脱水机及脱水仓的脱水;重力浓缩脱水是依靠细粒物料的重力作用,在介质中沉降的方法而脱水,如浓缩池、浓缩机的浓缩脱水。
(2)机械力脱水:机械力脱水可分为筛分脱水、离心脱水、过滤脱水和压滤脱水等。
(3)热能脱水:热能脱水是指利用热能使水蒸发、气化的脱水,如火力干燥日光晒干等。
(4)其他脱水方法
①物理化学脱水:用吸水性的物体(如吸水海绵)或化学品(如生石灰)等吸收水分。
②电化学脱水:煤泥水混合物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煤粒等固体细粒带负电荷移向阳极,水分子带正电荷移向阴极,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③声波振动脱水;如低频声波振动过滤及玻璃管式振动澄清等。
四、脱水流程
1、两段脱水流程
浓缩——过滤,用于对精矿水分限制不严或精矿脱水性能较好的物料。
2、三段脱水流程
浓缩——过滤——干燥,用于细粒精矿产品或精矿产品水分限制较严格的物料。
一般,浓缩产品的浓度约为40%——60%;过滤后滤饼的水分在15%——20%,个别容易过滤的物料可能低于10%;干燥产品的水分在10%以下。
第2节 沉淀、浓缩
一、沉淀浓缩的基本原理
矿浆中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容器底部沉淀,清水则被挤向上方,使较稀的矿浆分出澄清液和浓缩矿浆的过程,称为沉淀浓缩。
1、沉降试验
将一定浓度的悬浮液装在量筒中,经过均匀搅拌并静止进行观察。其沉降过程如图所示。
在沉降开始时,整个悬浮液浓度均匀,如图中1所示。沉降开始后,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以其沉降末速进行沉降,颗粒越大沉降速度越快,并逐渐堆积在容器的底部。因此,底部沉降固体密度增大,如量筒2中的D区,称为压缩区;同时量筒的上部出现澄清区A。澄清区的下部是沉降区,称为B区。该区的浓度和开始沉降时的悬浮液浓度相同。沉降区和压缩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中间存在一个过渡区C。随着沉降时间的增长,A区和D区均逐渐增加,B区则逐渐减小直到消失。B区消失后,C区也随之消失,只剩下澄清区A和压缩区D,如量筒5示。再过一段时间,由于煤泥的重力挤压作用,其高度还要减小,澄清区扩大。B区消失时的点称为临界点。
2、沉降曲线
根据沉降试验,每隔一定时间要记录澄清层的高度。以沉降时间为横坐标、澄清区的高度为纵坐标,做出沉降时间与澄清高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一般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为直线,而中间段为曲线。第一段如图中的AB段,表明悬浮液在沉降区是等速沉降,直线的斜率越大沉降速度越快;而后,曲线的斜率减小,并且 个渐变的过程,曲线呈弯曲状, 如BC段,主要是因为悬浮液浓度渐增 加而沉降速度减小。第三段CD为斜率很小的直线,已属沉淀物被压缩的阶段,压缩区的高浓度浆体在上面的压力作用下,逐渐把存在于颗粒间部分水向上挤压出去,压缩区的体积逐渐缩小,直到过程终止。
AB和CD段延长线夹角的分角线与曲线的交点P称为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即沉降时间小于t1时,沉降区存在,接近t1时沉降区迅速消失,沉降速度减慢。沉降时间大于t1时,即达临界点以后,澄清区与压缩区相连。沉降区消失的瞬时,压缩区致密程度稍差、空隙较多,所以开始时的压缩区沉降速度变化较快,曲线呈弯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6. 26个英文字母-复习课件-1字母闯关游戏(共30张PPT).pdf VIP
- 上海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模具工(四级)考场、考生准备通知单02.doc VIP
- 健康险手册使用说明.pptx VIP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VIP
- 饲料添加剂项目企业经营战略手册(参考).docx
- 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数字智慧方案5496丨商业综合体地块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66页PPT).ppt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城投集团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docx VIP
- 量子之年:从2025年从概念到现实报告(英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