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抗震--第一章节
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4. 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利于抗震的场地 (2)选择利于抗震的地基和基础 (3)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 (4)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5)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 (6)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7)采用结构控制新技术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7.等震线 等震线:烈度相同区域的外包线,又称等烈度线。 一般情况下,等震线的度数随震中距的增大而递减。 8度 7度 6度 等震线示意图 6.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 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 第三节 地震的破坏作用 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破坏与次生灾害 1.地表破坏 (1)山石崩裂 (2)滑坡、塌方 (2)滑坡、塌方 (3)喷砂冒水 (4)地面下沉(或称为震陷) (4)地面下沉(或称为震陷) 叠溪海子--1933年地震遗址 (5)地裂缝 2.工程结构破坏 (1)结构强度不足 (2)结构塑性变形能力不足 (3)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 (4)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5)非结构构件破坏 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宫 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坍塌 唐山市开滦煤矿救护楼 为砖混结构人字木屋架的三层楼房,墙倒顶塌 部分大震震害 日本阪神地震桥的破坏 台湾集集地震水坝的破坏 铁路扭曲破坏 公路路破坏 压力脊 水平错断 塌陷和拱起 玻璃墙破坏 外墙面瓷砖破坏 3.次生灾害 水灾、火灾、毒气污染、海啸 3.次生灾害 水灾、火灾、毒气污染、海啸 第四节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一、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二、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多遇烈度时的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2% 中震:基本烈度时的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 大震:罕遇烈度时的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 三种烈度的超越概率示意图 三、抗震设防的目标:“三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到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简称“小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即“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继续使用。即“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大震”)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大震不倒”。 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规范》是以抗震构造措施来加以保证的。 五、建筑物的分类 1.建筑重要性分类 特殊设防类(俗称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及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核电站等。 重点设防类(俗称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供电、通讯、医疗、消防等城市生命线工程。 标准设防类(俗称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指大量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适度设防类(俗称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活动少的辅助建筑等。 2.地震作用计算 甲类建筑: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的要求。 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的要求。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应符合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的要求。 除甲类建筑外,当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其它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抗震措施 甲类建筑: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9度时,应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 乙类建筑: 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9度时,应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 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丁类建筑: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6度时不应降低。 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抗震设计包括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2. 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3.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