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韵文国学常识
國學常識整理(文體-韻文)
壹、中國文學作品可以押韻與否分為二類:
一、韻文:利用文字之韻作成韻腳,使句法押韻之文章。韻文之祖為詩經,發源於歌謠,韻文產生早於無韻文。種類有:
1.詩經。2.楚辭。3.賦。4.樂府詩。5.古詩。6.近體詩(絕句、律詩、排律)。7.詞(小令、中調、長調)。8.曲(散曲、劇曲)。
二、無韻文:不刻意講求韻腳,句法不必押韻之文章。散文之祖為尚書。種類有:
1.經(詩經除外)。2.史。3.子。4.駢文。5.散文。6.小說。
貳、詩經:
性質:合輯,孔子曾加以刪定。
作品年代:周初至春秋中葉。
地區:黃河流域的北方文學。
作者:非一人一時之作,絕大多數不可考。平民文學
價值:純文學之祖。韻文之祖。最早詩歌總集。
風格:取材自社會生活,風格質樸自然,溫柔敦厚。
句法:四言為主,篇幅短,短句疊字多。
內容(詩經六義):
1.十五國風(各國民間歌謠):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小令(單曲)
散曲 散套(套數)
曲
劇曲 雜劇(北曲)
傳奇(南曲)
(一)小令:只用一曲(如詞之小令,但句中可加襯字)。
(二)散套:聯合一宮調諸曲為一套,自成首尾。
(三)元明戲曲比較:
(元)雜劇 (明)傳奇 北曲 南曲 折(幕) 齣(幕) 每本四折 不限齣數 1.每折用一宮調。
2.一韻到底,無入聲。
3.限正旦或正末一人獨唱。 1.每齣前曲後曲宮調可異。
2.可換韻,有入聲。
3.可獨唱,可對唱,亦可合唱。 竇娥冤:關漢卿
漢宮秋:馬致遠
梧桐雨:白樸
西廂記:王實甫 荊釵記
白兔記
拜月亭
殺狗記
琵琶記
三、名家:
(一)元代:
1.散曲: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元曲四大家)。
2.元曲雙璧:喬吉、張可久。
3.散曲分兩派:豪放樸實以馬致遠(東籬樂府)為代表,清麗俊逸派以張可久(小山樂府)為代表。
(二)明代(傳奇為主):
1.五大傳奇
2.湯顯祖,玉茗堂四夢(臨川四夢)。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還魂記(牡丹亭)。
(三)清代(南洪北孔):
1.洪昇:長生殿。
2.孔尚任:桃花扇。
捌、辭賦
一、起源:起於先秦,源於詩騷。
(一)創始於楚辭:屈原為辭賦之祖。離騷等二十五篇是最早的辭賦。
(二)肇名於荀子:荀子賦篇是漢朝以前直稱為賦的文字。
(三)漢書藝文志:「不歌而誦謂之賦。」
二、發展:大盛於漢代,唯美於六朝,式微於唐宋。
(一)戰國:
1.短賦
2.率先稱賦、篇章短小。
3.荀子賦篇(禮、知、雲、蠶、箴)。
(二)兩漢
1.古賦、大賦
2.歌功頌德,長篇巨構、鋪張誇大,用字冷僻。
3.賈誼、司馬相如(子虛、上林、長門賦)、揚雄、班固、張衡(漢賦四大家)
(三)魏晉南北朝
1.駢賦、徘賦
2.篇幅小、字句簡麗、題材擴大,以抒情為主。
3.曹植(洛神賦)、陶潛(歸去來辭)、王粲(登樓賦)、庾信、鮑照、江淹、左思、陸機。
(四)唐宋
1. 律賦
2.平仄諧和,對偶工整,重音韻輕內容。
3.唐宋以賦取士,限韻腳,因而產生。
(五)唐宋
1.散賦、文賦
2.以散文之法作賦,不拘格律,力去駢律之惡習。
3.歐陽脩(秋聲賦)、蘇軾(前後赤壁賦)、杜牧(阿房宮賦)。
國學常識整理(文體-無韻文)
壹、古文運動
一、定義:以散文代替駢文的一種文學復古運動,強調以群經子史為典範,追求質樸無華、涵蘊儒家教化。
二、散文、駢文源流:
體別 駢體文 散文 異稱 四六文 古文 發展 始於秦漢、誕育於魏晉,盛於六朝,定型於唐宋,窒息於元明,復興於清代。 初唐,陳子昂、元結、張說、李華等人力主以清新之散文矯駢文之弊,為古文運動之先驅
唐韓愈以復古為革命,力主以群經子史為文學之典範,主張「文以貫道」。
古文運動在唐代並未成功,至宋歐陽脩力尊韓文,王安石、曾鞏、三蘇繼起,古文遂成文章之正宗。 特色 對偶工整。
聲律和諧。
辭藻華麗。
用典繁多。 樸實無華。
涵蘊教化。 代表作家及其主張 秦:李斯諫逐客書瑰麗排比,氣勢奔放,被譽為駢文之初祖。
魏晉南北朝:陸機、鮑照、徐陵、庾信等人不僅求字句對仗、辭藻華麗,更求音韻之美。
初唐四傑: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
晚唐:李商隱。
清:汪中、袁枚棄唐宋之文,力追漢魏六朝。 唐宋:古文八大家,明茅坤編唐宋八家文鈔,遂有八家之定稱。
明:歸有光反對「文必秦漢」,認唐宋散文是秦漢古文的繼承。
清:桐城派(方苞、劉大櫆、姚鼐)主張為文講求義、法。「義」即內容思想,要「言有物」;「法」即形式技巧,要「言有序」。 三、古文唐宋八大家:
1.唐:韓愈、柳宗元。
2.宋:歐陽脩、曾鞏、王安石、三蘇(洵、軾、轍)。
貳、序跋類:
一、種類:
1.(序(敘)跋):寫在作品前後,為敘述著作緣由或全書大旨,書前曰(序)或前言、引言、弁言;書後曰(跋)。並依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