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节 风景艺术
第二章 风 景 艺 术;一、风景; 风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环境特征:产生于特定环境之中
2、时间特征:随着时间的迁移千变万化
3、观赏的距离特征:如历史造成的差异和奇异感
4、综合特征:风景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多学科的综合巧妙利用;二、景的感受;二、景的感受;三、观赏点与观赏视距;三、观赏点与观赏视距;;最适视域中垂直视角(26°~30°);最适视域中水平视角(45°);观赏视距与景;四、赏景的方式; 动态观赏是指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如看立体电影中的风景片,一景又一景地呈现在游人眼前,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看电影时,景象在动而游人不动;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动态赏景时,则是景观静止而游人在动。游人移动的方式很多,如步行、骑马、乘车、乘船以及索道吊篮等,一般以步行为主。不同移动方式的动态观赏,观景效果也不同。乘车的速度快,视野较窄,多注意景物的体量、轮廓和天际线;而乘船视野较开阔,视线的选择也较自由,效果比乘车要好;至于缓步慢游,既能注意前方,又能左顾右盼,视线的选择更为自由。
静态观赏是指视点与景物位置相对不变。如看一幅风景立体画,整个画面是一幅静态构图,所观景物结构、层次固定不变。所以静态观赏的地方往往也是摄影和绘画写生的地方。由于在静态观赏时,头部往往要转动。因此,除主要方向的景物外,还要考虑其他方向的景物,以满足观景需要。 ; 2、平视、仰视、俯视观赏 根据视点与景物相对位
置的远近高低变化,又可以将赏景方式分为平视、仰视和
俯视三种。
平视(也称为中视)是指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
场,中视线与地面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
以舒展的平望出去的一种观赏方式。
平视观赏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
劳。园林中常要创造宽阔的水面、平缓的草坪、开敞的视
野和远望的条件,从而把天边的水光云影、远方的山廓塔
影纳入视野,以饱眼福。;平视观赏使人感觉平静、舒适;2、平视、仰视、俯视观赏;仰视能产生高耸、险峻的景观; 俯视是指游人视点高,景物在视点下方,必须低头才能看清景物时,中视线向下与地平面成一定角度。俯视观赏视点高,景物都呈现在视点的下方。 俯视景观的空间垂直深度感特别强烈。园林中也利用地形和人工造景,创造制高点供人俯视。俯视也有远视、中视和近视的不同效果。一般俯视角<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当<0’时,则产生欲坠危机感。登泰山而小天下,居天都而有升仙神游之感。;俯视视野开阔;第二节 景观的艺术处理; 在园林造景中既强调主景的突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不考虑配景。突出主景的手法有:;
2、把主题放在轴线端点、视线焦点处
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较强的表现力。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风景视线的焦点,则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
3、动势向心
一般周围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就能得到突出。如西湖四周的景物和山势,基本朝向湖中,湖中的孤山便成了焦点,在西湖上格外突出。
;
4、空间构图的重心位置
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
园林主景如果体形高大,很自然容易获得主景的效果,但体量小的主景只要位置布置得当,也可以达到主景突出的效果。以小衬大、以低衬高,可以突出主景。同样以高衬低,以大衬小也可以成为主景。
如园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面对园林小筑,小筑低矮,反成主景,亭内置碑,碑成主景。
;二、层次手法;三、借景手法 借景是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之一。它将园外景色有意识地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起着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 明·计成《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依视点、视角、视距的不同分为: 1、远借:是把园外远处的景物借为本园所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承德避暑山庄远借棒锤山;2、邻借(近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