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与、何、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就任 B、下车即缮其甲卒??????缮:整治 C、粲恒典之????????????典:掌管 D、其强记默识如此???????识:认识 答案:D,“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以谦名公之胄 胄:后代 B.善属文,举笔便成 属:联缀 C.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劝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主持 答案:C.(规:效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任命。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劝。 C.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 答案:B规:效法,取法。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就任 ?B.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 ?C.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 ?D.为魏讽所引??? 引:牵连 答案:C(垂: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 答案:B,1是指蔡邕;36是称赞曹操的话。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 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②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③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④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⑥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①是蔡邕待王粲的态度,②是写王粲的外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今袁绍起河北 B.仗大众,志兼天下 C.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D.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答案:D.(河北:古义是黄河以北,今天指河北省;大众:文中指“人多”,今义是“大家”;横行:古义是“纵横驰骋,褒义词,今天指“横行霸道”,贬义词) 8.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以谦名公之胄胄:后代。 B.诏除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 C.仗大众,志兼天下兼:兼善,兼济(使……受益)。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典:掌管,主持。 答案:C项中“兼”为“兼并”意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献帝西迁,粲徙长安 A.二十二年春,道病卒 B.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C.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D.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答案:A.(A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西:向西,道:在路上;辅:动词作名词,辅佐的人;重: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 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C.士之避乱荆州者 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 答案:B.(B和例句都是省略句,“欲与(之)为婚”,“从(曹操)征吴”;A是判断句;C是定语后置句,即“避乱荆州之士”;D是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 文言虚词 “与”的用法 文言虚词 “何”的用法 文言虚词 “所”的用法 (一)介词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1.引进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二)连词 表并列。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三)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要后置。 ①君将何以视天地?(《段太尉逸事状》) 籍何以至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八角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DB45_T 2091-2019 广西.pdf VIP
- 《海上作战与三十六计》章节及期末答案-海军潜艇学院.docx VIP
-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3广东湛江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docx
- 国开电大学习网《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答案1-5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建筑图集-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正式版)D-L∕T 766-201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